隨后,他詳細講解了高空作業的安全知識,包括裝備的正確使用方法、應急處理措施和團隊協作要點。雖然內容專業而復雜,但秦淵的講解清晰明了,確保每個人都能充分理解。
“記住,安全第一。“秦淵強調,“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確保自己和隊友的安全。在訓練中,每個點位都有教官監督指導,如果感到不適,可以及時報告。但我希望大家能盡力挑戰自己的極限,因為只有在極限中,才能真正成長。“
講解結束后,士兵們領取了專業的高空救援裝備,包括安全帶、頭盔、手套、主繩、輔繩和各種鎖具。段景林仔細檢查著每一件裝備,確保一切完好無損。在他旁邊,岳鳴也專注地調試著自己的安全帶,動作熟練而精準。
“看來你對這些裝備很熟悉。“段景林有些驚訝地說。
岳鳴笑了笑:“我上大學時參加過攀巖社團,學過一些基礎知識。不過那時候都是在室內攀巖墻上練習,今天的訓練肯定會難得多。“
隊伍整裝完畢后,在秦淵的帶領下向后山進發。途中,大家的心情各異:有人興奮不已,期待著挑戰;有人則略顯緊張,擔心自己無法完成任務。
經過約四十分鐘的行軍,他們到達了“鷹崖“訓練基地。這是一處建在山腰上的專業訓練場地,周圍環境險峻,視野開闊。站在入口處,就能看到各種高空訓練設施:一面高約二十米的人工攀爬墻矗立在左側;右側是一條天然形成的峽谷,上方架設著鋼纜和繩索;遠處的懸崖邊緣則設置了滑降裝置。整個基地給人一種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感覺。
“歡迎來到'鷹崖',“秦淵站在訓練基地的中央平臺上,“這里將是你們今天的訓練場。我們會分成三個小組,輪流在不同點位進行訓練。第一組:陳志強、吳德華、劉勇、張洪波、李偉,由王副教官帶領,負責攀爬墻訓練;第二組:段景林、岳鳴、張勇、王強、趙鵬,由我帶領,負責懸崖救援訓練;第三組:周林、吳克、林志豪、黃剛、馬力,由趙教官帶領,負責橫渡和滑降訓練。三小時后交換點位,確保每個人都能完成所有訓練內容。“
分組完畢后,各小組在各自教官的帶領下前往指定訓練區域。段景林和岳鳴跟隨秦淵來到懸崖救援區。這里是一處天然形成的懸崖,高約二十五米,陡峭而險峻。懸崖頂部和底部都設置了安全平臺,用于模擬救援場景。
“懸崖救援是最為復雜和危險的救援形式之一,“秦淵站在懸崖邊緣,對五名士兵說道,“在真實救援中,你們可能需要從懸崖頂部下降到被困人員處,將其安全轉移到地面。這需要精湛的技術、穩定的心理和團隊的緊密配合。“
他詳細講解了繩索的固定方法、下降技術、被困人員的固定方法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措施。然后,他親自示范了標準的下降動作:先確保主繩和安全繩的固定牢靠,然后使用下降器控制下降速度,保持身體穩定,雙腳蹬墻,有節奏地向下移動。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展現出專業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
“現在,你們依次嘗試,“秦淵回到平臺上,“先進行簡單的下降練習,熟悉設備和感覺。要記住,控制才是關鍵,不要急躁,保持鎮定。“
段景林第一個上前。他仔細檢查了安全裝備,確保一切就緒后,走到懸崖邊緣。俯視腳下的深谷,他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但很快就調整了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準備好了嗎?“秦淵問道。
段景林點點頭:“準備好了。“
隨后,他按照秦淵示范的動作,慢慢后退至懸崖邊緣,將身體重心放低,開始下降。最初的幾步有些不穩,但他很快找到了節奏,逐漸適應了懸空的感覺。巖壁上凸起的石塊和裂縫成為了他的支點,他小心地控制著下降器,保持勻速下降。
“很好,保持這個速度,“秦淵在上方指導道,“注意腳下的落點,不要急,一步一步來。“
大約五分鐘后,段景林順利到達了底部平臺。盡管全身已經微微出汗,但他感到一種成就感。從懸崖底部往上看,那陡峭的巖壁顯得更加高大而險峻,但他知道自己已經戰勝了它。
“做得不錯,“秦淵通過對講機說道,“現在使用上升器,爬回來。“
上升比下降困難得多,需要更多的體力和技巧。段景林使用胸式上升器和腳式上升器,開始了艱難的攀爬。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極大的力量,加上懸空的姿勢,很快就讓他的手臂和腿部肌肉感到疲勞。但他堅持著,一步一步,穩步上升。
終于,他抓住了懸崖頂部的邊緣,在秦淵的幫助下爬回了平臺。盡管氣喘吁吁,但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