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廢墟邊,段景林遇到了岳鳴。岳鳴的臉上滿是灰塵和汗水,防火服也被煙熏得發黑,但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簡直難以置信,對吧?“岳鳴低聲說,“一場演練突然變成了真實的火災處置。“
段景林點點頭:“是啊,當我看到那團火球升起的時候,還以為是特效。直到熱浪撲面而來,才意識到這是真的。“
“你知道嗎,李隊長說這還算是相對'溫和'的火情,“岳鳴說,聲音中帶著一絲敬畏,“真正的大火可能會持續數天,需要數百名消防員輪班作戰。“
段景林正要回應,忽然被一陣劇烈的咳嗽打斷。盡管有防護裝備,但長時間暴露在煙霧中,仍然對呼吸系統造成了一定影響。
“你還好嗎?“岳鳴關切地問。
段景林點點頭:“沒事,只是吸入了一些煙。你呢?在哪個小組?“
“我被分到了搜救小組,“岳鳴說,“我們在廠區西北角找到了兩名工作人員,應該是負責看守廠區的保安。他們被困在一個辦公室里,幸好發現及時。“
兩人交換了各自的經歷,都感慨萬分。這次意外的實戰經驗,比任何模擬訓練都要寶貴。
傍晚時分,善后工作基本完成。消防車隊準備返回基地。段景林登上車前,最后看了一眼那座被大火肆虐過的化工廠。夕陽的余暉灑在黑色的廢墟上,勾勒出一副既凄涼又壯觀的景象。
回到訓練基地后,所有人都接受了簡單的醫療檢查。除了一些輕微的煙霧吸入和擦傷外,沒有人受重傷,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晚餐時間,食堂里的氣氛既疲憊又興奮。新兵們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不斷交流著今天的經歷和感受。他們的眼神中有震驚,有敬畏,更多的是一種新生的自信——他們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新手,而是經歷過實戰洗禮的消防員。
段景林和他的小組成員坐在一起,正討論著今天的行動中哪些做得好,哪些還有改進空間。
“我覺得我們在風向突變時反應不夠快,“王磊認真地分析道,“如果當時能更早調整位置,也許能更有效地控制火勢。“
岳鳴點點頭:“是的,而且通訊也有問題。在那么嘈雜的環境下,對講機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時候根本聽不清指令。“
“這就是為什么手勢信號很重要,“段景林說,“我注意到陳隊他們很少依賴對講機,更多是通過手勢和身體語言交流。“
正說著,陳國棟和幾位華陽消防總隊的資深隊員走進食堂。大家立即安靜下來,目光聚集在這些剛剛帶領他們經歷生死考驗的前輩身上。
陳國棟環視一周,然后走向段景林所在的桌子:“介意我們加入嗎?“
“當然不介意!“段景林連忙站起來,做出邀請的手勢。
陳國棟和幾位隊員在段景林小組的桌子旁坐下。盡管經歷了一天的激戰,這些資深消防員看起來仍然精神奕奕,仿佛那樣的火場對他們來說只是家常便飯。
“今天表現不錯,“陳國棟對段景林說,“特別是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的冷靜。這是好消防員的必備素質。“
段景林謙虛地回應:“謝謝,但與您們相比,我們還差得遠。我注意到您在火場上的每一個決策都那么精準,每一個動作都那么有效。那是經驗嗎?“
陳國棟微微一笑:“經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火的本質。火是有生命的,它會呼吸,會成長,會移動。好的消防員不僅僅是滅火,而是要'讀懂'火,預測它的行為,找到它的弱點。“
另一位資深隊員接話:“就像今天,當風向改變時,火勢立即向化學品倉庫方向蔓延。這不是偶然,而是火借助風力,尋找最容易蔓延的路徑。“
這些樸實無華但充滿智慧的話語,讓段景林和其他新兵受益匪淺。他們不僅僅是在教授技術,更是在傳授一種對火的理解,一種消防員特有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