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華國軍方的秦淵,我們在貴國境內抓到了一名華國逃犯,希望能得到貴方的配合。“秦淵用流利的英語回答。
“請稍等,我為您轉接負責國際事務的部門。“
過了一會兒,電話里傳來另一個聲音:“您好,我是國際司法合作處的處長彼得羅夫,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
秦淵詳細說明了情況,包括李建華的身份、犯罪事實和目前的狀況。彼得羅夫仔細聽完后說:“根據我們兩國的引渡協議,我們會配合中方的行動。不過需要等待華國政府的正式引渡申請,同時我們也需要核實相關的證據。“
“我們已經在聯系華國外交部門了,相關的文件應該很快就能到達。“秦淵說,“現在我們希望能得到貴方的協助,確保犯罪嫌疑人不會逃脫。“
“這沒有問題,我們會派人配合你們的行動。“彼得羅夫說,“請您提供一下你們現在的位置。“
秦淵報告了醫院的地址,彼得羅夫表示會立即派人過來。
掛斷電話后,秦淵回到病房。岳鳴正坐在椅子上,眼睛緊緊盯著李建華,段景林則站在窗邊,觀察著外面的情況。
“教官,怎么樣?“岳鳴問道。
“烏拉國方面會配合我們,他們很快就會派人過來。“秦淵說著,坐在了另一張椅子上,“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晚上七點鐘,病房的門被敲響了。秦淵打開門,看到兩個穿著制服的烏拉國警察站在門外。
“您好,我是烏拉國司法部派來的警官伊萬諾夫。“其中一個警察用英語說道,“我們是來協助您執行任務的。“
“謝謝您的配合。“秦淵禮貌地回答,“犯罪嫌疑人就在里面,目前身體狀況穩定。“
伊萬諾夫走進病房,看了看李建華,然后對秦淵說:“根據我們接到的通知,華國政府的引渡申請預計明天就能到達。在此期間,我們會配合你們看守犯罪嫌疑人。“
“太好了,這樣我們就更有保障了。“秦淵說。
幾天后。
東山市機場,秋日的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在候機大廳里,投下斑駁的光影。上午十點三十分,一架從烏拉國飛來的客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引擎的轟鳴聲在空曠的機場上空回蕩。
秦淵坐在機艙的最后一排,身邊是被手銬鎖著的李建華。經過一周的治療,李建華的身體狀況已經基本穩定,雖然臉色依然蒼白,但已經能夠正常行走。他穿著一身普通的灰色運動服,頭發亂糟糟的,眼神空洞無神,整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了十幾歲。
“終于到家了。“岳鳴從前排回頭看了一眼,語氣中帶著如釋重負的感覺。這一周來,他和段景林輪流看守李建華,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
段景林點了點頭:“教官,接下來怎么辦?“
“直接移交給東山市公安局。“秦淵簡潔地回答,同時觀察著李建華的表情。
李建華聽到“東山市公安局“幾個字,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他知道,一旦踏出這架飛機,等待他的就是漫長的審判和監禁。他轉頭看向舷窗外,那是他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卻又是那么陌生。
“李建華,想家了?“秦淵看著他的表情,冷冷地問道。
“想...又不敢想。“李建華苦笑了一下,“我已經沒臉再見任何人了。“
飛機停穩后,機艙門打開,秦淵率先走出機艙,岳鳴和段景林分別護送著李建華從兩側走下飛機。秋風有些涼意,李建華不禁打了個寒顫。
機場出口處,已經有一輛警車在等候。兩個穿著制服的警察站在車旁,其中一個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身材魁梧,臉型方正,看起來很有威嚴;另一個是三十多歲的年輕警察,個頭不高但很精干,眼神犀利。
“秦教官,辛苦了!“中年警察迎上前來,伸出手和秦淵握手,“我是東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隊長王建國,這是我的同事小劉。“
“王隊長,這就是李建華。“秦淵指了指身后的李建華,“人已經安全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