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林點頭贊同:“教官說得對。我們這次八個人的行動已經很靈活了,如果再增加人手,反而會影響行動效率。“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岳鳴補充道,“人數多更容易被敵人發現。特種作戰講究的是隱蔽和突然性,不是人海戰術。“
秦淵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且,人員增加后,后勤保障的壓力也會大大增加。在深山老林里,多一個人就多一份負擔。萬一有人受傷或者掉隊,整個行動都會受影響。“
林靜從狙擊手的角度分析:“人數多了,我的射擊也會受到限制。擔心誤傷友軍,反而不敢開火。“
張鐵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爆破作業也是一樣,人多了反而施展不開。“
王小東雖然還在養傷,但也參與了討論:“從通訊角度來說,人員越多,通訊保障越復雜,出錯的概率也越大。“
李明華作為醫生,考慮得更全面:“而且人數多了,醫療保障的壓力也會增大。如果同時有多人受傷,我一個人根本應付不過來。“
趙虎最后總結道:“偵察行動最怕的就是目標太大。我們八個人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無法保證隱蔽性。“
聽完所有人的意見,周揚陷入了沉思。作為龍勤局的專業人員,他當然理解特種作戰的原理,但作為行動指揮者,他更擔心的是任務的成敗。
“可是,萬一再次遇到像這次一樣的情況怎么辦?“周揚擔憂地說道,“你們差點就被包圍了。“
“這次的情況確實危險,“秦淵承認,“但問題不在于人手不夠,而在于我們對敵情了解不夠充分。“
他走回座位坐下:“如果我們這次一開始就知道'黑蝰蛇'不在那個偽裝村落里,就不會貿然行動。情報不準確是導致被動的主要原因。“
“那你覺得下次應該怎么辦?“周揚詢問。
“首先,要充分利用這次繳獲的情報,“秦淵指著桌上的地圖,“詳細分析敵人的活動規律和防御布置。其次,要進行更充分的偵察,確保情報的準確性。最后,要制定更詳細的作戰計劃,包括多套應急預案。“
段景林補充道:“我們還需要熟悉目標區域的地形,最好能找到當地的向導。“
“這個可以安排,“周揚點頭,“我們有一些長期在邊境地區工作的人員,對那一帶很熟悉。“
“還有裝備方面,“岳鳴提出建議,“我們需要更先進的夜視設備和通訊器材。“
“沒問題,我們會提供最好的裝備。“周揚保證道。
林靜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敵人改變了據點怎么辦?畢竟我們已經打草驚蛇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秦淵承認,“但根據這張地圖上的信息,那個深山據點應該是'黑蝰蛇'的核心基地,不會輕易放棄。而且,就算他們加強了防御,我們也有應對的辦法。“
“什么辦法?“周揚感興趣地詢問。
“兵不厭詐,“秦淵神秘地笑了笑,“既然他們知道我們會來,我們就要讓他們猜不到我們什么時候來,從哪個方向來。“
張鐵軍興奮地說道:“教官,您是說要搞心理戰?“
“沒錯,“秦淵點頭,“我們可以制造多次假動作,讓敵人疲于應付。當他們放松警惕的時候,我們再發動真正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