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手印幾乎是刑科人最喜歡的指紋類型了。
跟普通的潛指紋相比,血手印就像是嫌疑人主動涂了膠泥一樣,幾乎可以將指紋上最細膩的紋線都顯現出來,甚至可以比膠泥做的更漂亮。
但擦過以后就不一樣了。
趁著手上的血跡未干而擦拭后的指紋,其紋線都被血給洇滿了,那也就沒有指紋對比的基礎了。
不過,在仔細的翻查了“翠嶺211”的現場照片后,江遠確信,兇手在窗簾和毛巾上擦手后,其邊緣位置,還是留下了一些指紋片段的。
也就是手指即將擦干,又未徹底擦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殘指紋印在了上面。
通過簡單的犯罪現場重建也能看到,兇手用窗簾擦手的時候,已經是殺了兩個人以后,準備上樓的時候了。
因為前期發力過猛,兇手在受害者張國義及妻子身上,捅了十幾刀,以至于血浸滿了手套,不得不脫掉滑膩膩的手套,再重新擦手,取了毛巾綁刀——之所以能確認這些步驟,也是根據現場滴血的狀態來判斷的。
若是以常規的指紋鑒定的手段,不論是從窗簾上搜集來的指紋,還是從毛巾上搜來的指紋,基本都是沒什么大用的
殘的過于厲害了,可能連三五個特征點都標注不出來,放到軟件里做指紋比對,出來的候選指紋得是天量的。
用高清光譜成像儀就會好一點,窗簾邊緣的幾個指紋,都采到了4個以上的特征點。毛巾上的指紋質量就要差不少,只能得到3個左右,最多4個特征點。
江遠于是主攻窗簾。
按照7個可以做,8個有機會的原則,4個或者5個特征點的距離還是有點遠,這時候就要借用影像增強的技術,爭取在5個特征點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兩個特征點。
這個過程進行的很快,以至于兩名指紋專家劉長河與林安,也很快有了頭暈目眩的感覺。
影像增強本身就是非常反直覺的操作,比較基礎的灰度,就已經是以數字來決定圖像了,不是專業人士,單看江遠的操作過程,只會覺得迷茫。
劉長河與林安加到一起有lv0.5的圖像分析,但他們看著江遠的操作,只覺得迷幻和興奮。
他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江遠!
要是普普通通的指紋專家,他們何必找到安灣來,他們倆自己就能搞定。
江遠在電腦前忙碌一會,又起身拉著證物窗簾做圖像采集。
劉長河和林安連忙上前幫忙扯布。
幾個人忙碌間,刑警支隊長劉壯誓走進了門。
“呀,你們這是重新取指紋呢?”劉壯誓看著他們努力工作的樣子,內心的焦慮都仿佛被撫平了一些。
雖然自己慘到四處打秋風,但好不容易弄來的經費并沒有浪費,而是有江遠這樣的天才偵探在花著呢。這么想的話,就格外的安心。
“這邊有個指紋比較有希望。”江遠就給劉壯誓簡單解釋了一句,解釋太多了也沒必要。
劉壯誓連連點頭,忙道:“太好了,翠嶺211案有很大概率是慣犯流竄作案,如果能找到指紋的話,比中的概率應該會很高。”
他也是在說好聽的。對江遠等人來說,這個案子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兇手的指紋是否在指紋庫中。
但就像是劉壯誓所分析的,翠嶺211案的兇手既然不是尋仇,那慣犯流竄作案的概率就會非常大。這是因為兇手殺人的過程大膽且謹慎,殺掉了樓上夫妻倆人,又專門擦干凈手,重新用毛巾裹手和刀,再不辭辛苦的上樓殺掉了小孩和奶奶……這個過程,不去監獄進修一趟的,很難掌握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