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馬車與人流并行,進城的百姓在采購著自己所需的各種物資,小販們將攤位擺在規劃好的地方售賣著一些自家的特色產出。
不時有一隊隊巡街武侯穿梭在人群中處理著兩市中發生的各種糾紛保證著街道上的秩序。
穿行在街道中,周圍是顧客和商家的討價還價聲,微微吸氣,街道上各種小吃的誘人氣味引人垂涎。
如今這云州城一切的一切,都與五年前大相徑庭。
而這其中產生的變化,只要是云州郡的本地人都知道是因為什么。
五年前云王殿下就藩云州郡,計除四大家主,清理了衙門中的不做人事的腐敗官員,并將全城那些無所事事整日里打架斗毆的青皮流氓盡數收攏進了云州軍中。
自此之后,將整個云州郡大權盡握在手的云王殿下便帶領著云州郡近十萬百姓向著繁華的道路上拼命狂奔
第一年飛云商行大舉進入云州郡進行投資,龐大的資金投入下各種產業應運而生,豐厚的薪俸讓郡內的百姓們心動不已,紛紛進入其中賺取以往想都不敢想的豐厚報酬。
相比于其他大宋地界,云州郡有一個其他地方都不能比的優勢,經過飛云商行的專家勘測,整個云州郡內擁有著各種豐厚的礦產,或者說草原上都擁有著豐厚的礦產資源。
只是以前都沒人在意,亦或者草原上的部落根本沒有冶煉技術即便發現了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就這樣,一個個近乎露天的大礦被正式開采,銅、鐵、銀、煤甚至還有少量的金。
再配合上云州郡遍地開花的打鐵作坊,只這一年別的不說,云州郡的冶鐵量就大幅度上升。
飛云商行改造了冶鐵技術,一個個高爐被架起,終日在北城外冒出濃濃的黑煙,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鐵料的大量產出。
原本的云州郡一年的產鐵量不會超過五千斤,大部分還是靠從關內進口,隨著礦石的開采,冶鐵技術的迭代,如今整個云州郡一年的產鐵量赫然達到了恐怖的18250噸
整個云州郡十個高爐,每天的產鐵量就高達十萬斤
云州郡的鐵開始通過飛云商行的渠道向關內大量售賣。
但隨之而來便產生了一個問題,礦石不夠了
不是礦里沒鐵礦了,相反整個云州郡地界里的鐵礦儲量豐厚到不可思議,最起碼按照如今云州郡的煉鐵量來說幾百年內都用不完。
但現在的問題是,開采鐵礦的人手不夠了。
云州郡本就是個地曠人稀的地方,整個郡所有人口加一起都不超過十萬,如今排除掉那些必要的還要放牧的產糧人口外,大量的勞動力早就全部涌進了鐵礦和冶鐵坊中,整個云州郡都已經沒有了多余的勞動力。
這該怎么辦呢
趙俊將目光看向了北方。
第二年,郡守府傳出懸賞,每俘虜回一個韃靼青壯回云州郡賣給郡守衙門可以換取十兩銀子
彼時,一個牧民一年的收入也才不到二十兩。
豐厚的利益驅使著人心動。
特別是云州郡境內那些本就在手底下有著人的部落首領們,更是對這條懸賞饞的口水直流
懸賞出來后,云州郡內的各大煉鐵作坊都收到了大筆的訂單。
除了鐵甲因為禁令禁止打造外,各大部落紛紛下單。
箭矢、彎刀等等武器被大量訂購。
在付出一定的代價更換了部落武器后,一眾部落首領便帶著自己部落的人嗷嗷叫著跨過了國境線,沖向了北邊的草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