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問題有了解決方向,李少仕和軍備后勤司也就沒有了異議。
如此,關于軍隊裝備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而在李少仕和那名官員之后,便仿佛是開了閘的洪水般,陸續便有官員站出來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所能做到的事情。
趙俊一一給予解答,并使各部門間互相解決對方遇到的問題,很快大量的困難便被一一解決。
今天這場會議的兩個主要議題也都有了結果。
在應對韃靼入侵這一方面沒什么好說的,時刻處于戰備準備,以及隨時掌握韃靼人的動向及時進行應對就行了。
以云州郡如今的實力,雖然正面不懼,但是卻也無法在對面不犯傻的情況下抓住他們。
所以目前為止,面對機動能力極強的草原騎兵,云州郡除非是能夠找到對方的老巢一舉將之殲滅,不然怎么打都是白費力氣而已。
人家要是打不過了,不想跟你打可,轉身就跑了,你追都追不上。
所以面對韃靼來襲,云州郡目前確實也只能被動防御。
而針對護衛軍的擴張和改變是今天引起討論最多的話題。
護衛軍的擴張涉及的問題更多,方方面面,不管是裝備、戰馬、糧草、還是人員方面都是一道道的難題。
云州郡不比關內大宋。
大宋朝廷雖然缺錢,在可動用銀錢和糧草的數量方面比云州郡是少了。
但是在人口方面卻有著極大的優勢。
只要滿足了裝備和錢糧這三個問題,不管朝廷怎么征兵,都還是有人的。
但云州郡不行,截止到目前為止,云州郡除去身毒人約有人口總數在250萬上下,其中二百二十萬宋人人口。
三十萬左右的歸化韃靼人口。
僅這250萬宋人就已經組建除了20萬兵馬,幾近達到十比一的比例。
這還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軍民比例。
可若是護衛軍再次招收10萬人參軍,那這個比例將被拉至七比一。
這樣的軍民構成屬實已經很危險了,說是窮兵黷武都不為過。
可是單從云州郡目前面臨的局面來看,擴軍又是必須的。
不然僅憑手里的這些軍隊是無法完全將韃靼擋在郡外的。
所以最終擴軍還是通過了提議,由云州郡衙門向麾下三郡之地的宋人發布征兵告示,召集兵源。
一切以自主為主,不得有半分為難。
解決了人口問題就解決了擴軍的執法最大難題,至于其他的像是裝備戰馬什么的之前也都給出了解決方法。
而糧草方面以如今云州郡的儲備情況也完全不是個問題,就是跟韃靼打上幾年,云州郡的糧倉也都供應的上。
所以都很好解決。
但是就如今護衛軍的軍制問題卻是將大家都給難住了。
如今云州郡現行的軍事制度是與大宋相同的指揮使制。
以五人為一小隊,十人為一中隊,合五中隊為一大隊,一個大隊五十人。
然后是兩個大隊為一都,五都為一營,一營五百人。
緊接著合五營為一軍,合十軍為一廂,一廂人數便是在兩萬五千人左右。
而軍官設置方面,營以下分別是都頭、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等。
而營及營以上則便設指揮使營指揮使、副指揮使、都虞侯指揮使官最大、都虞侯最小等官職。
到了軍級就也依然是指揮使軍指揮使、副指揮使、都虞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