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父子兩人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后確定了分成比例。
五五分。
雙方各拿一半的收益,趙端這邊負責把全國府庫里面的破爛拿出來運到彩云郡,并在彩云郡給趙俊這邊開放一個港口。
不收任何稅的將物品交接給趙俊的人,而趙俊這邊則負責將這些破爛賣出大價錢,然后雙方五五分賬。
商議好分賬后,趙端也沒有繼續再問有關于民族之魂的事。
他明白現在的大宋光是基礎條件都做不到,問再多也是徒增煩惱而已。
至于拿下逞羅緩解國內壓力這件事目前也只能徐徐圖之,成不成都是兩說,唯一能看的到的就是能把府庫里的破爛給清理一下。
他也想接著這次府庫清理一批人,也許可能會有很多府庫突然失火,可這也能夠讓皇室真實的了解到國內的武備情況,總好過將來突然要用的時候才發現,那時候才真的是火燒眉毛了。
趙端這邊的日子再次恢復到了吃茶聽戲的悠閑日子。
然而整個云州城卻隨著閱兵的來臨,越發的熱鬧起來。
天圣二十五年冬。
又到一年臘月初,距離趙俊提出閱兵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
明天就是定好的閱兵日子,今天的夜里很多人都懷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思而睡不著覺。
趙俊卻對此毫不在意,像往常一樣該吃吃,該喝喝,明天的閱兵對他來說,重要性并沒有那么重,完全就是自己的臨時起意而已。
但是對下面人來說,這確實一個極其重要的事,這也是由于他現在的身份所帶來的。
倒是這段時間以來,一件事讓他感覺倒也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那就是從天圣二十三年開始修建的新城終于要到了收尾的階段。
這些年以來,特別是因為前幾年的關內災情,云州郡接受了很多的關內百姓,他們有些被遷徙去了南里郡,有些被遷徙去了沃野郡,有的則被遷徙去了約爾郡。
但更多的卻都不愿意背井離鄉去那么遠的地方云州郡雖然是在關外,但至少還是屬于大宋境內。
這樣也就導致了原本人口不到五十萬的云州城一次次擴建,但卻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
目前整個云州城相比于最開始的時候已經擴大了十倍不止,容納的人口也達到了兩百三十萬。
但這卻已經達到了云州城所能達到的上限。
以云州城周圍的環境而言,若是這么多的人口在堆積在云州城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而以如今云州城比汴京都要大上一倍的規模也已經不適合繼續擴大了,那么新城的使用需求就已經迫在眉睫了。
特別是由于這些年云州郡的穩定繁榮,百姓們安穩生產的過程中也開始了瘋狂造人行動。
這兩年光是嬰兒潮每年都有十萬以上
兩座新城投入使用無疑會大大緩解云州城的人口壓力,這自然是解了趙俊的燃眉之急,也就難怪他聽到消息后會開心不已。
但這個開心僅限于他以及同樣感受到了人口暴增壓力的云州郡守府,其他人今夜卻都懷揣著對明天的期待沉沉入睡。
翌日。
一大早,報曉的打更人剛剛敲完天亮前的最后一聲鑼鼓,整個云州城就變得喧鬧了起來。
家家戶戶盛裝出行匯聚向了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