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衛陽城破,原本對于繼續在大宋呆著已經有些不耐煩的匈奴士卒們不僅物資得到了補充,對于他們的精神也是一個極大的振奮。
大城攻不破,可以先攻小城。
之后的一個月時間,匈奴大軍四處攻伐,很快就把河東之地那些已經被入侵之地的其余城池都給清掃一空,這些城池孤立無援,面對匈奴的攻城根本抵擋不了多久。
若是城中的高層有骨氣的就與城池共存亡了,以死殉國。
但這世上沒骨氣的總比有骨氣的少,愿意以死報效朝廷的更是少之又少,但這也更能凸顯那些以死殉國官員自身的氣節。
短短一個半月,河東三十城,除了在合原城之后的七座,靠近河東走廊有重兵把守的三座,其余二十座城池全被匈奴破城,十七個城官員棄城而逃,三城官員在城破后于縣衙自焚而亡,誓不投降。
可以說這三城官員算是保住了大宋朝廷最后的顏面。
而在匈奴調兵回援后,與正在攻打合潼和肅云兩城的禁軍戰了一場,雙方互有損傷,倒是打了個旗鼓相當。
本來禁軍是有壓制匈奴人的戰力的,但這次被派回去的匈奴部隊全都都著了半甲,正是之前被丁家走私到草原的那一批鐵料所致,讓本來在裝備上領先匈奴的禁軍哪怕是在裝備上也無法壓制匈奴了。
這真可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至此,大涼城雖然丟了,但匈奴還保留有潼關和肅云兩城。
退路也沒有被堵死,相反在來了增援后,匈奴方的兵力已經到達了14萬之多。
而禁軍這邊只有不到十萬
原本處于進攻方的的大宋禁軍瞬間便轉攻為守與匈奴攻守易型了。
只能依靠著大涼城跟匈奴十四萬大軍互相僵持住了。
而匈奴在徹底拿下二十城后,由于提拉單于的先見之名,收集了一大批工匠,強逼著他們打造了一大批各種攻城武器,給原本不擅長攻城的匈奴大大的提升了一波兒攻城能力。
同時他們還收攏了一批投降的宋軍組成了乞活軍,由他們操縱攻城武器,利用擅長攻城的宋人來打宋人。
以夷制夷的計策算是讓提拉給玩的爐火純青了。
隨即得到補充恢復了狀態且提升了自身攻城能力的匈奴便又糾集起了四十萬大軍向著合原城而去。
而此時的合原城守將卻已經不再是陳都靈。
匈奴利用這一個多月完成了對后勤物資的短暫補充,還有對自身攻城能力的升級。
大宋這邊也利用這段時間重新以合原城為中心,重新布置起了一天新防線。
陳都靈的任務完成了,朝廷也沒有食言,確實給了他一個鎮北伯的爵位。
本來他依然還會守在合原城的,可是這世上總有人會眼紅他人,河東防線已經重新建立。
合原城成了新的重鎮,若是合原城守將能夠守住防線,不然匈奴破關,那就是大功一件。
貪婪的人總是會看著別人碗里的東西。
沒有背景的陳都靈一番運作之后就被人換下了,而頂替他的居然是原衛陽城守備丁成
原來,丁成從衛陽城逃離后,立刻就寫信給了家族,再加上其余城池逃跑的守將也多,現在又是戰時,朝廷不好一次性處置那么多將領,便從輕處罰了,再加上丁家的運作。
就以帶罪立功的名義讓丁成把陳都靈給替換掉了,而陳都靈這位新晉的伯爵正在前往汴京敘爵的路上。
初到合原城,看著城內兵甲齊備的模樣,還有一眾已經有了豐富守城經驗的士兵,再加上朝廷又給合原城補了一批兵。
如今光是合原城就已經陳兵十萬,成了名副其實的屯兵重城。
而原本囤積在合原城的糧食,本來打算運離的,但時間太緊,根本來不及,只運走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