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政派去的使者將張政的親筆信交道安達汗的手中時,安達汗初一看到信就暴怒了起來。
他認為張政給他寫這封信就是為了嘲諷他的。
信里是這樣寫的
大宋之法,得虜酋若子孫首者,賞萬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斷汝孫之首以請賞,但彼慕義而來,又汝親孫也,不忍殺之。
安達汗認為張政這信是在明里暗里嘲諷他,就連親孫子都知道大宋的好,要歸附大宋,而不愿意當他這個蠻夷首領的孫子,而且大宋此舉說不定也有那孫子威脅他的意思,告訴他你的孫子在我們手上你最好老實點。
明面上不喜歡著這個孫子,但實際上最疼愛把汗那吉這個孫子的安達汗當即怒而撕信,點齊南突厥十萬戰兵向著約爾郡邊境就進發了。
而彼時在約爾郡的張政已經就此事向汴京發去了請求納降的奏書,
當汴京收到張政的奏書時,在朝堂上激起了好一陣的反對,因為此事的大宋已經在趙俊的治理下兵力日漸強盛,朝中官員并未將dtz這遠在萬里之外的蠻夷部落放在眼里,反而認為他們既然敢屢次挑釁邊境當舉兵伐之。
但趙俊卻很清楚,由于自己的登基,原本鎮壓身毒的云州軍已經被自己帶回關內大半,剩下的兵力分散駐扎身毒六郡已經捉襟見肘。
此事若是跟dtz在身毒開戰時一種極其不理智的行為,現在的身毒可并不穩固,到時候要是生了亂子才是得不償失。
故而慎重考慮后力排眾意決定接受張政的提議接受把汗那吉一行人,并對把汗那吉進行了冊封,封為軍指揮使一職,當然這只是個虛銜并沒有實領兵權,但是指揮使的印信和軍服卻是一個不少的全都賜了下去。
當穿上那一身黑色的帥氣將官軍服的那一刻,把汗那吉險些都感動哭了,當即就跪了下來向著西邊汴京方向高呼萬歲。
當然,張政也是預料到了他們納降了安達汗的孫子,這老家伙可能會認為他們有什么陰謀,極有可能會派兵來攻,早早的就讓俞大虎等將領做好了防范的準備。
果不其然沒多久安達汗十萬騎兵就兵臨了約爾郡邊境,約爾郡靠近草原的木和城,守邊城,云臺城等三大邊關重城被整整十萬騎兵圍的水泄不通。
十萬騎兵如黑云壓城至邊境,立即就讓約爾郡邊境進入了緊急戰爭狀態。
大戰一觸即發
一兵臨城下安達汗便立即叫囂著讓大宋將他孫子送還,并且還要大宋賠償一大筆草原上急需的生存物資,否則立即就率兵攻破木和、守邊、云臺等三城,還放出話來威脅要屠城
大宋這邊怎么可能同意
安達汗便立即開始了攻城,然爾俞大虎等早就收到了張政的命令做好了準備,三城內各種守城物資齊全,安達汗率兵攻打了三天,非但沒有取得什么成果,自身還損失慘重,十萬騎兵有五千多都死在了攻城當中。
本來突厥人就不擅長攻城,還拿騎兵攻城,攻的的還是最擅長守城的宋人的城池,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出乎預料之外。
但是現在讓安達汗就這樣退去也不可能,帶了十萬人氣勢洶洶的出來,最后卻跟喪家之犬一樣灰溜溜的回去,他安達汗不要面子的嗎
再說了,他孫子還在宋人手里呢,不把孫子救回來他怎么可能回去
于是安達汗邊率領著剩下的9萬多騎兵在邊境僵持了下來。
然而這樣的僵持對于安達汗來說不是個事兒,對于約爾郡這邊也不是個事兒。
戰爭的持續已經影響到了約爾郡的經濟。
最終在張政的指示下,俞大虎派出了人給安達汗送了個信。
大致意思是,現在你孫子在我們手里,你又在我們邊境僵持著,每天消耗著巨量的物資。
雖然我們也是,可是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就是一年半載也能守的起。
我們后面還有偌大一個國家,隨時可以從后方調兵而來,而你們dtz的所有人都已經在這里了。
等到我們的大軍到來,到那個時候你們也只有逃跑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