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令下達后,大宋方面的傷亡很快就降了下來,有了提前的防備那些沒什么戰斗力的婦孺根本無法對大宋的士卒造成什么損傷。
可是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爆起的突然襲擊卻還是給宋軍造成了麻煩。
正當趙充國為此頭疼的時候作為這次副帥的李定國提出了一個提議。
只是在他的提議提出后,在場所有人都瞬間啞然失聲,趙充國更是愕然的看著眼前這個已經二十幾接近三十的軍中大將,不明白他哪兒來的那么大殺心
屠城
這就是李定國給出的解決辦法,他認為之所以這些膘國人還不時爆起發難就是因為發難成本低。
死也只死他們動手的人對他們的家人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宋軍顧忌的影響也不會對他們的家人動手,所以他們才能夠這樣毫無顧忌的對宋軍動手。
但若是但凡一城一地,有一個膘國百姓對宋軍動起了手,那宋軍完全就可以對當地進行屠城用來殺雞儆猴,只要殺到一定份上,剩下的就都老實了。
即便那些想不老實的也會被那些想要老實的給提前處理掉,而不會給宋軍造成威脅。
之前他們在深讀就是這么做的,而效果也是異常的明顯。
在那之后,身毒六郡都安穩了許多。
這也是老云州軍出身的將領們一貫的行為方式。
對于非宋人,在趙俊的影響下,他們一向沒有把外族當成人看過。
李定國和原云州軍的士卒對于屠城沒什么意見,但是趙充國和原天武軍的士卒卻有些接受不了了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們,雖然不是讀書人,但是屠城不祥的想法還是根植他們的腦海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他們難以接受這種做法。
對于老王爺的優柔寡斷,李定國很無奈,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上官,他也無可奈何。
只得獨自向汴京發去了一份奏報。
接下來的日子里,對于宋軍最麻煩的不是攻城拔寨,而是將地方占領下來后,那些本地百姓的突然襲擊。
雖然說已經有了防備,但是人總是有松懈的時候而在當地本地百姓的數量才是最多的。
他們的突然襲擊根本不可能完全阻攔,到最后死在這種突然襲擊上的宋軍遠遠比在戰場上死的很多,也更憋屈。
而趙俊也終于在汴京收到了來自李定國的奏報。
在心中,李定國將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給一一列舉了出來,并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以及老王爺的不允。
趙俊看后又讓王懷恩拿來最近的戰報,發現死在當地百姓手中的宋軍人數已經突破了五百之數后沉默了少許。
隨即在第二天的早朝上,當著百官的面向前線發去了一封圣旨。
凡膘國境內,一城之中有一人敢對宋軍發起攻擊者
屠一城
以儆效尤
一切以大宋士卒的性命為先
此圣旨一下,頓時滿堂嘩然。
不少大臣連忙請求趙俊收回圣旨,但是趙俊卻直接退了朝。
等消息穿到了民間,百姓們對于這道圣旨也持了兩極分化態度。
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
支持者認為既然當地百姓不好好遵守百姓的身份向大宋的軍隊發起了進攻那他們就是敵人。
為了能讓大宋的士卒平安歸來以殺止殺,未嘗不可。
而反對者卻認為這是在憑添殺孽
縱使那些百姓攻擊了大宋的軍隊大宋軍隊也應當用仁義禮智信去感化他們,以懷柔的手法讓他們不再攻擊軍隊。
然而當被那些婦孺擊殺的士卒民單以及他們被襲殺的過程在汴京官報上報道出來后,死了家人的軍屬們憤怒了
百姓們也都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