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人家本宗談典籍互換,總得讓人家知道能得到什么,需要拿出什么來換。
當然如果只是目錄,決明子也不至于如此風聲鶴唳,搞得好像他從萬兵洞偷了什么東西一樣。主要是康王換了他一套淮南鴻烈,這也是道家經典,而且和這個世界的原本內容完全不一致。
淮南鴻烈,記有內書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書三十三卷,內容龐大博雜,除了描述古人眼中宏觀的宇宙,還蘊含了皮毛纖小的奇聞軼事,以及奇異怪誕、精彩的神鬼怪誕,文辭豐富瑰麗。
但問題是,主持編纂這部書的淮南王劉安,因為造反被抄家了,這部“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的奇書,就此散佚。
康王手里這套,內書全書得存,說的是天地大道與社會人事范疇的一些道家風范的哲學思想;外書完全失蹤,沒人知道寫的是什么;而中篇八卷,說的是神仙技法,驅神除鬼,黃白方術,僅有一些只言片語的殘篇,供人們遐想。
這部書在經典中地位也是很高的,所以排在目錄比較靠前的位置,決明子點開這部書的內容目錄,往后的那些就再沒看,當時就老淚縱橫他還真是個實心愛道的。
說實話,一個六七十歲除了骨頭就是皮的干巴老頭,頭發沒幾根,胡子都稀稀愣愣的攢不成一撮,涕淚橫流實在不是一個可以看得下去的畫面。
都不用問,心神蕩漾的老道自己個兒就開始交代了。
他入門很早,界門之災的開頭他還沒出生,大亂的世道和反攻他是趕上了的,他年少入門那會兒,各大宗門已經把傳承經典看得比天大了。
他爹就是個愛道的,災難前家里有不少道書,淮南鴻烈里記載有黃白方術,很多慕道者家里都有,他小的時候也是讀過很多遍,后來拜入茅山宗,這部書也是他爹的留給他的遺物,在他手上自然時時研讀的。
這一身左道法術,也大多是從這部書上悟得。
所以,他手上的淮南鴻烈,是當年的修訂版,是有中篇的,雖然八篇不全,但是全了三篇。
可是這個世界的內書二十一卷,只有七卷是全的,其余都是殘篇,外書也是殘缺不全的只言片語,一篇文章都湊不上來。
有這樣的好事,康王當然就換了。要知道中篇八篇,據記載有二十幾萬言,這可是文言文,放到今文白話,這三篇道法還不得有百萬字,再加上各種注、解、集,說不定千萬字都打不住。
內書全都是理論知識,對道門其實更加重要,因為正經的道士們,其實對知識是分了級的道法術,這幾乎是每個修道人都承認的知識層次。
而淮南鴻烈的集注方式,也是如此,內書闡道,中篇說法,從決明子那換來的集解中提到的外書語句里,可以看得出,外書記載的,基本就是術。
所以康王這邊,是把法和術的記載都銷毀了,但是闡道的文字,估計當時的皇帝也是沒忍心,就高抬了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