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業才是最焦急的,也是最缺人的,有苦工都填不上的缺口。
炎黃人對農業的重視,地球上無出其右,而且努力的鉆研增產之道,嘗試各種方法,而柯羅尼到處都是撂荒的生地,看著都心疼。
柯羅尼不是沒有農業,但是他們沒有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就連烈酒,都不是用糧食,而是用水果,比如龍舌蘭和蘋果別小看蘋果,蘋果酒可以很烈的。
當然,果菜也是農產品,果酒也算是農產品加工,但其余的,大概就只有面包和餅干、蛋糕、果脯腌菜以及各種油算是農產品再加工了。
他們連正經的飼料產業都沒有,煙草、茶和咖啡卻很發達手工能做到的那種精美的發達,并不是在種植技術上有什么特長。
包括苦工在內,他們的種植比刀耕火種好些,但是也沒好到哪里去,完全稱不上精耕細作,他們的農田,在炎黃人眼里和荒地沒太大區別。
也就仗著地力好,地盤大,種植面積廣,再加上野外采摘和狩獵的收獲非常多,所以才能支撐那么多的軍力。
只從那些軍隊,也能看出柯羅尼的土地有多么肥沃,物產有多么豐厚,炎黃特色的雜交水稻在柯羅尼的基礎畝產就在一噸,幾乎是地球上的翻倍問題是基礎畝產指的是粗放管理,距離最高畝產,也有一倍的差距
當然,這個粗放管理指的是炎黃式粗放管理,比如鯽魚養殖稻田、田雞養殖稻田、河蟹養殖稻田這種復合養殖技術,產量還是會有所增加的。
炎黃人為了糧食增產,什么辦法都想啊。
柯羅尼的土地如此肥沃,自然引動農業部和農技研究機構的重視,但是他們這種職業,本來就不起眼,那些技術員,一多半兒都是調劑生,真正失志在這個行業做出成績的人,百中無一。
地球上都缺人呢,再調人到柯羅尼來,這就是雪上加霜啊。
而基礎從業人員,那些扎根土地的農民,他們沒有鍛煉身體的想法,家里有后輩真有職業者的天賦,那是千方百計也要使其脫離農民這個身份的,所以農民背景的年輕人不會種地,在很早就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以至于現在農技人員奇缺,盡管柯羅尼都是大農場機械化模式,但是很多工作其實仍需要大量人工,苦工只能取代一部分,剩下的這些工作,仍然有非常大的缺口。
無論如何,人口缺口時候總都有,所以國府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推廣到全民的基礎煅身法,是人類盡早的可以承受通過界門是遭受的壓力。
這一點即使是煅身法也不合格,因為煅身法并不適合過早提速修煉,人類的成長過程,前十六年就是在基礎發育,然后還要有四到六年的差異化發育,這個過程從基因上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