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了無數政客的心思,但是支撐著聯邦的那幾家托拉斯集團,其實并沒有那么擔心。他們堅信自己掌握著這個國家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現在的狀況只不過是市場的一點點波動性調整。
自由經濟體系特有的優勢,會在政治制度經過調整之后,將國家再次交回到他們的手中,并且越發強大的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前進。
這是三百年世界霸主帶來的自信。
但是……這次他們的對手多少有些不同。
一個徘徊于歐羅巴上空的幽靈,二百年前在北亞美利加降下了自己的恩澤種子,終于開出了絢爛的花海。
這并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民眾已經無法承受此前的聯邦制度帶來的壓力,尤其是長期的,連續幾代人的戰爭,早已讓民眾無比的厭戰。
而無論是政客還是財閥,仍然一直在給民眾灌輸戰爭激情,完全隱瞞下了戰爭有結束的可能,這種事被披露出來之后,引發的連鎖后果,即使親手點燃這顆火星的白蓮宗都把握不住。
他們一貫的風格,就是只管煽風點火,不管災后重建,所以總造反,但是從沒成功過——實際上他們也并不想親自成為統治者。
這一次也是一樣,他們籠絡了大多數人,然后讓整個社會順利的運轉下去,可是除了職位高低,白蓮宗并沒有推出或者指定一個領袖。
也是因為如此,托拉斯集團和政客們沒有找到首義者,各部門的小領導倒是找到了一大堆。
這些人面對政客們和托拉斯集團的威脅,基本都處于放任的狀態了,因為事實證明沒有他們,社會運轉的更加穩定——只要農民和工廠里的工人不亂就行。
相比之下,政客完全無用,他們失去了權力光環之后,現在想干事兒就只能自己親自動手,可他們要是有動手能力,就不會去做職業政客了——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中少數的幾種只要臉皮厚就能勝任的工作。
托拉斯集團的威脅就要實在得多,他們掌控著眾多生產工具,在這個高度智能化的時代,掌握生產工具的權限,才是權力的最終體現。
至于原始生產資料,那本來就是掌握在生產者手里的,一旦生產者拒絕使用托拉斯集團的渠道,他們也沒什么辦法。
所以,這時候白蓮宗的支持,就尤為重要:他們可以通過釋宗的渠道,為原始生產資料擁有者提供生產工具,也提供摒除了純粹金融市場的商業渠道。
換句話說,白蓮宗和釋宗,以一種相對隱蔽的方式,替代了聯邦所有托拉斯集團的功能——這才是真正的顛覆。
托拉斯集團的領袖們,脫離中低層的社會事實已經太久了,他們根本沒有察覺到這里面有什么問題。
除了他們命令有的時候會被駁回,集團的利潤總體上竟然還是上升了的:托拉斯集團畢竟是商業的產物,只要其經營活動仍舊在社會上運行,利潤是不可避免的。
真正令這種將上下游所有產業完成整合,自成供銷體系的龐然大物出現虧損的,實際上只有內部的損耗加劇了這兩一可能。
外部戰爭都不行,因為他們就是靠戰爭起家的,現在戰爭仍舊是他們最重要的經營活動——恰巧這部分,是白蓮宗最不需要的,他們走另外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