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朱高煦又讓人送了一張圖紙給他,讓他按照圖紙的東西弄出鍛鐵的空心鐵管,也就是此時朱高煦手中的東西。
今日朱高煦來著煉鐵石堡,想知道的就是這鍛鐵空心鐵管到底能不能用。
對此,孟章也沒讓他失望,自信滿滿的作揖道
“殿下,俺是按照您給的那圖紙制造的木車床,也是用這木車床弄出的這鍛鐵空心棍子。”
“俺問過弄出這棍子的鐵匠,他說這東西比銅銃管用太多,雖然俺沒試過,但肯定能用。”
“能用就好”朱高煦拿起了那鍛鐵槍管,只覺得它十分滾燙。
大批量制作火繩槍,這種事情朱高煦做不到,但這不代表他就要坐以待斃,等到能做到再去做。
盡管火繩槍還沒被朱高煦設計出來,但他知道火繩槍最耗時的東西是什么。
無他,無非就是槍管罷了。
在工業革命以前,槍管一直都是火器之中最費時費力而需求最大的火器材料。
朱高煦制造不了火器,但他可以先制作足夠強度的槍管備用,到時候只要解決火藥倉和擊發問題,他就能立馬用熟鐵熱鍛的技術將槍管和其它零件組裝起來,在最短的時間里拉出一批可以戰場的火繩槍。
明代中后期的火繩槍槍管,簡單說就是熟鐵熱鍛,拿熟鐵皮通過種種方式敲成有孔的長棍,接口處熱焊,再在預定位置鉆點火孔,然后再處理一遍內膛到合規大小,最后用螺絲構造封死槍管尾部。
在明代中后期,漢人就已經發明出了腳踏式車床和立式車床來鉆銃管。
如今的朱高煦,不過是提前一百多年把這東西帶到這個時代罷了。
不得不說,這兩種車床確實好用,所鉆出的鍛鐵槍管可以說十分完美。
這槍管,比朱高煦前世去一些明清火器的博物館看到的火繩槍管還要好,可見明初鍛鐵技術有多么成熟,工匠用料又有多么扎實。
“這槍管制作一根需要多久耗費多少”
朱高煦一邊觀摩槍管,一邊詢問孟章,對此孟章也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用立式車床的話,三個人配合只需要三天就能弄出一根來,而且這活簡單,就是隨便拉三個人來回拉動,也能在三天鉆出一根。”
“這根槍管也只是三個師傅用了三天弄出來的,鐵料咱們自己開鐵礦不要錢,所以只算師傅的工錢,成本也就一百五十文一根。”
“不過如果按照關內采買鐵料,雇傭工匠的價格來算,這一根槍管起碼得四百文錢。”
朱高煦搞基建的好處開始體現了,一根槍管一百五十文的價格,足夠他一直生產下去。
如果沒有鐵礦,那他就得花錢買鐵料來制造槍管,這一來一去價格翻了兩倍不止。
另外讓他詫異的是鉆槍管的速度,要知道他前世明明記得網說明清時期一根槍管需要一個月才能弄出來,怎么到了這里就只需要三天了
不過他仔細想了想,倒也覺得不奇怪。
有的東西看去需要二十幾天,但實際弄完也就半天的事情,例如朱高煦前世單位的一些材料。
只要減去部分不必要的流程,生產力和行動力想不提高都困難。
想到這里,朱高煦也就不再糾結,而是繼續追問道“火藥的生產如何”
“每日開礦消耗不少,眼下每個月能存四百多斤,現在火藥庫里存了一千六百多斤,若是增添二十個人,每個月或許能弄出五千斤。”
孟章壓低了聲音,顯然他也知道渤海軍私下制作火藥是違反律法的事情,但他依舊愿意為朱高煦制作火藥。
他的話讓朱高煦精神一振,繼而轉頭看向亦失哈“調二百個女真健婦給孟章”
說著,他又看向孟章,遞過去手中的槍管,同時交代“二十個人制作火藥,剩下的人都用來制作槍管。”
朱高煦心算了一下,一百八十個人差不多每個月能制作出六百槍管,一年就是七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