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繼續詢問,亦失哈也笑著作揖道“自殿下的育嬰手冊交予醫院,并在醫院設置育嬰堂后,至今只有二十四名因為先天不足而夭折的嬰兒。”
亦失哈話里提到了育嬰手冊,這是朱高煦根據前世幫他姐姐帶孩子時看過的一些育嬰手冊所作出的總結,另外還加入了一些自己記得的育嬰心得。
嬰兒夭折,這是在現代醫學普及前,很多國家和時代都難以避免的一個問題。
“每100個新生嬰兒里,只有不到一半人能夠活到20歲,剛剛出生的嬰兒中,大約有五分之一會在他們第一個生日前夭折。”
這句話是歐洲近代史中關于中世紀末期歐洲人壽命的記載,而同時期的大明,雖然已經有了諸多育嬰的醫術和兒歌,但嬰兒夭折卻還是常有的事情。
古代孩子容易夭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醫療水平非常低,而且普及范圍有限。
在后世看來很小的疾病,比如感冒傷寒、水痘、牙痛等疾病,在此時卻基本屬于很難治療的范圍。
加嬰兒、兒童的抵抗力非常差,部分地方環境不達標,因此十分容易致使嬰兒染病。
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一旦生病,那就基本只能聽天由命、等待閻王的宣判。
朱高煦想要開疆拓土,必要的人口是少不了的,育嬰手冊這本書也是因為朱高煦了解了去年吉林城的嬰兒夭折率,才特意書寫的。
去年的吉林城誕下嬰兒四百二十七人,只是一年時間就夭折四十七人,那恐怖的夭折率讓他至今還難以忘記。
正因如此,在印刷育嬰手冊的同時,朱高煦也將當初的醫院增設了一所育嬰堂,并且挑選了一些健婦,讓吉林城的醫匠們先了解手冊后,再進行傳授。
這些手段加吉林城對糞便與垃圾的集中處理,以及吉林城的醫匠大多都是朱高煦從南邊帶來的良醫,因此吉林城的嬰兒夭折率開始下降,直至當下很少出現。
類似那種先天不足的嬰兒,朱高煦拯救不了。
但是正常體質的嬰兒,只要營養跟,注意育嬰手段和保持衛生,那還是很容易存活下來的。
當然,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還是在嬰兒比較脆弱的時期,杜絕和大部分親戚接觸。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親戚里有多少人身沾染了一些對嬰兒致命的病毒。
一個最簡單的感冒,就足夠殺死許多嬰兒。
當然,這么做很容易讓城中百姓不滿,因此育嬰堂雖然杜絕太多人進入,但孩子父母還是可以進去看孩子的,只是在進入育嬰堂前需要戴口罩,并且全程不能脫下,直到一個月后才能帶孩子回家。
口罩,一個小小的東西就可以隔絕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傳染性疾病。
對于戴口罩這一點,朱高煦前世可不要太熟悉,老實戴口罩那段日子,他可是一次感冒都沒有過。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這個時代想弄口罩還有點困難,粗布棉花的口罩可是奢侈品,除了三場和吉林城的醫院,其它地方還真用不起,而且就算這幾個地方的口罩,也得經過沸水消毒來反復使用。
想到這些,朱高煦只能感嘆生產力落后,同時也不忘對亦失哈交代
“育嬰堂的事情,一些剛剛遷移過來的女真百姓會難以理解,所以要注意宣傳。”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亦失哈頷首應下。
見此,朱高煦也把玩起手中的暖手銅爐,心里所想的,是自己還能為這個時代改變什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