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驛也就是水道驛站,從吉林城到忽喇溫這兩千里水路,六城之地尚且不需要修建水驛,但從撒叉河口開始,朱高煦就每隔五十里放下一小旗兵馬,并帶大軍在合適的地方為小旗修建水驛。
從撒叉河口到忽喇溫城,差不多是一千五百里水路,因此朱高煦準備放下三十個小旗,也就是三百人來修建水驛。
至于他自己,他只需要帶著二千二百兵馬,就足夠擊垮阿臺外蘭了,畢竟阿臺外蘭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盜寇的水平罷了。
在他這樣想著的時候,他也根據孟章的話觀察起了這個被稱為奧里迷地面的地方。
這個奧里迷地面,如果朱高煦沒有記錯,那應該位于后世同江市附近。
這地方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繼續順江而下便會看到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
想到這里,朱高煦往四周看了看。
六百多年前的三江平原,環境遠比開發北大荒時惡劣。
一眼看去,松花江兩岸不是針闊混交的山林,就是沼澤化的平原,便是想停船找個可以落下的地方都難以尋到。
朱高煦回頭看了一眼一個長相與漢人有些差異的渤海軍士兵,開口用海西女真語對他交流道“這地方,有人耕種糧食嗎”
“回殿下,這塊地方到處都是沼澤,猛獸蛇蟲出沒,沒有人會愿意生活在這種地方,哪怕是兀狄哈的野人們,也會找靠近山的地方居住耕種。”
沖積平原在工業時代是好地方,但在古代卻不是。
能夠被沖擊出平原的地方,本身就是地勢比較低的地方。
這樣的地方,如果沒有合理的水利設施,那很容易被泛濫的江水淹沒耕田,所以但凡可以耕種的地方,基本都是在靠山,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只是朱高煦一眼望去,很少能看到鼓起來的小山包,這也說明這塊地方的居民確實很少。
朱高煦知道這地方擁有最肥沃的黑土地,但就眼下的情況來說,把人拉到這地方開荒,簡直和殺人沒區別。
想要開發這里,他就也得像野人們一樣,從地勢高的地方往下修建水利設施,繼而開墾荒地。
朱高煦詢問過手下的女真士兵,那忽喇溫城的位置,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哈巴羅夫斯克,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
那忽喇溫城,就修建在烏蘇里江右岸的圖勒密山下,和后世的哈巴羅夫斯克位置差不多。
算算距離,自己還得走四百里水路才行。
這么想著,朱高煦轉身走向了戰船的船室,準備好好休息休息。
四百里水路雖然不長,但由于渤海軍要停船修建水驛的材料,因此起碼還需要五六天才能抵達忽喇溫城。
之所以這么慢吞吞的趕路,是因為朱高煦也不想和阿臺外蘭交手,他更傾向于驅趕走阿臺外蘭,直接霸占忽喇溫城和城外的田地。
慢吞吞的走,就是為了給阿臺外蘭一個逃跑的時間。
在他這么想的時候,渤海軍也很快抵達了下一個水驛修建的地點。
在兩千多人的幫忙下,不過一個下午的時間,一個水驛的地基就被挖掘打好。
幾千斤混凝土澆灌其中,按照平常的速度,差不多五六天就能干透。
有了地基,剩下的地表工作就交給被留下的那一小旗兵馬解決了。
翌日,朱高煦繼續帶著渤海軍順江而下,隨后又在五十里的位置停船,放下兵馬修建水驛。
如此又邊走邊修了三日水驛,警惕性極差的忽喇溫城才得知了渤海軍北的消息。
在林中狩獵的忽喇溫女真人連忙往忽喇溫城跑去,而此時渤海軍距離忽喇溫城已經不足二百里。
翌日,那乘坐小舟順江而下的女真人跑回了忽喇溫城。
忽喇溫城坐落在圖勒密山下,與其說是城,倒不如說是一個木寨。
城中的女真人并不算多,不過七千余口人,男丁也只有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