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到吉林城之戰結束后,達到了一個頂峰。
書的內容雖然講述的是現代體系下的作戰方式,但放在古代一樣適用。
就好像朱高煦現在的處境,他指揮的是五千人,那么他是否做到了一個加強團該有的東西,一個加強團長該做到的事情
不提團級需要的獨立炮兵、反坦克、防空體系。
先說獨立醫療保障,朱高煦在吉林之戰后,就已經讓一些士兵進入醫院緊急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傷口消毒、縫制傷口和包扎傷口等外科手段。
五十人的總旗配置軍醫三名,這次出征的路,合計有三百名軍醫,足夠在戰后搶救傷兵。
至于團級的組織后勤、分配補給這一件事,正是當下傅讓他們正在討論的。
統籌后勤這件事情并不輕松,饒是傅讓他們十幾個人在這里討論了一天,也才堪堪解決了所有問題。
“你自己看吧”
傅讓將文冊遞給朱高煦,朱高煦也順手接過翻閱。
“等消息的這些時日,原先儲備的補給都消耗了不少,不過這些天吉林城那邊也一直在為我們補給,始終保持在足夠五十五日的補給范圍。”
“現在算下來,十艘二百料船的糧食、豆料、箭矢、火藥、干菜、鹽晶、醋布等補給都充足,能夠保證五十五日的長途作戰。”
“不過,這是指用船只走水運運輸的情況,一旦我們到時候越過惱溫江,去到兀良哈地面,那所有輜重就得靠挽馬運送了,挽馬的消耗會增加,所以五十五日的補給,實際很可能只足夠撐五十天,或者更少”
傅讓沉著開口,朱高煦翻閱看過后卻頷首“足夠了。”
“只要搶到足夠的牛羊馬匹,再解決一些部落的兵馬,留下老弱婦孺給哈剌兀就足夠。”
朱高煦的想法很簡單,圍點打援般的逼迫哈剌兀分兵救援,然后趁機吃掉他一部兵馬,給他造成重創就足夠。
畢竟有朱權在南邊,哈剌兀不可能專心對付自己,只要他分兵,自己就有機會。
至于說全滅哈剌兀主力,這件事情別說他,就是如今的大明也做不到。
倒不是大明打不過哈剌兀,而是要在漠東大規模用兵,后勤補給是一個大問題。
老朱給自己十萬石,那不是他大方,而是想要搜尋到兀良哈諸部駐牧地,并給予打擊,那差不多是要消耗十萬石糧食。
只是老朱不知道,朱高煦很清楚惱溫江的走向,并且他還通過次吉林城被俘的蒙古人,得知了兀良哈的幾處駐牧地。
相比較朱權還得花費時間摸索北,朱高煦的目標可以說十分明確。
不僅如此,朱高煦有惱溫江和五千匹挽馬作為運力,完全可以省去萬民夫的口糧,并且行軍速度也能提高。
正因為有了這些準備,朱高煦才能用五千石軍糧和其它豆料等補給進行這次北巡。
雖說五千石軍糧消耗了三萬石糧食,但朱高煦不管怎么說,也賺了七萬石。
如果這次出塞能帶回多些牛羊,那他今年可就能過一個肥年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將目光放到了自己所制作的沙盤。
他的目光停在了哈剌溫山脈腳下的兀良哈禿城,嘴角輕挑
“哈剌兀,這次我們的交鋒,攻守易形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