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見朱允炆應下,呂氏也沒有繼續逼迫他,只是提醒道“你雖是皇帝,但若不速即位,恐怕會有事端生起,尤其是你四叔那邊。”
“我知道了。”朱允炆側過身去,不再與呂氏對視。
見他如此,呂氏也轉身離開了春和殿,留下了朱允炆一個人。
站在原地,朱允炆聽著那腳步聲消失,然后才緩緩抬起頭。
只是這一抬頭,他立馬就看到了掛在墻的那篇削藩論,面的“朱高煦”三個字在此刻十分刺眼。
朱允炆走前去,將那篇削藩論取下來,緩緩走到了香爐旁。
他用鉗子打開香爐,看著那篇削藩論,腦中盡是自己母親剛才的話。
是啊,他應該早早即位,而不是在這里優柔寡斷。
爺爺崩殂了,自己終于可以登大位,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想到這里,朱允炆輕聲呢喃“爺爺,這篇文章,不適用孫兒”
話音落下,他將那篇朱元璋讓他裱起來的削藩論丟入了香爐之中,看著它燃燒并化作灰燼。
直到一點都沒有剩下,他才轉身離開了香爐。
與此同時,伴隨著在京道觀寺廟鐘樓各聲一萬杵的結束,大明開國皇帝崩殂的消息也開始通過塘騎加急,送往了大明各省三司及宗室王府。
這其中,最先收到皇帝崩殂消息的是就藩青州的齊王朱榑與周王朱橚。
齊王朱榑雖然武略卻十分殘暴,可饒是他這樣殘暴的人在得知朱元璋薨逝后,也下令齊藩三護衛披麻戴孝三年,為大行皇帝守孝盡忠。
他本想往南京去看父親最后一眼,但卻被緊隨而后抵達青州的朝廷官員勒令不得前往京城。
由于是朱元璋的遺詔,朱榑也沒辦法反駁,只能低頭認下。
只是相比較他,一樣收到崩殂消息的朱橚就緊張了。
朱橚第一時間命令全府及三護衛披麻戴孝,同時拿著朝廷勒令諸藩不得前往京城吊喪的旨意找到了自家長子朱有燉。
二人坐在朱有燉的世子府內,面色凝重非常。
“現在怎么辦,你爺爺薨逝了,朱允炆那小子不會翻舊賬吧。”
“也只有小心提防了。”朱有燉緊皺眉頭開口“近段時間,父親還是不要出王府,另外將三護衛都召回開封最好。”
“好,按照你的辦,還有其它要注意的嗎”朱橚緊張詢問,朱有燉卻沉吟片刻后才繼續道
“眼下,四叔與十七叔、十五叔及高煦他們都在漠北北巡備邊,三都司空虛且不提,西北還需要防備帖木兒東進而不得調用,西南又有土司刀干孟叛亂,牽制西南三都司兵馬。”
“我那大兄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先將各項戰事一一安定,隨后調回兵馬,保證中原穩固才會削藩。”
“至于削藩,爺爺多次與大兄說過高煦的削藩論十分適用,若是用高煦的削藩論,那應該沒有問題,周府富貴也能保住,父親不用擔心。”
朱有燉用常理來判斷朱允炆,朱橚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點頭之后便按照朱有燉吩咐的,將還在河套放牧的護衛調回開封。
可以說,他的辦法,是諸多藩王在得知朱元璋崩殂后都覺得最穩妥的辦法,因此靠近周藩不少藩王紛紛效仿。
只是對于諸藩們來說,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大侄子會對自己如何,因此得知朱元璋崩殂后,還是有不少人做出了一些逾越的事情。
這些事情,被錦衣衛記錄下來,通通送往了京城。
這些消息,朱允炆紛紛讓人造冊備下,而他本人則是聽從了母親的建議,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即朱元璋崩殂后第七天宣布大行皇帝下葬。
這一做法有違禮制,畢竟古來天子崩殂后停靈時間往往不會太短,哪怕再快,也不過二十七天,尤其是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
然而,這樣的事情卻在現實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