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吉林城居然能發展如此,真是不可思議”
夜色下,吉林城內的一處小院里,三個身穿鴛鴦戰襖的中年人湊在燭光下,感嘆著吉林城的情況。
這三人,是朱允炆在去年就從大教場內武官子弟中選出的三個人。
在選出他們三人后,朱允炆只是朱筆一揮,這三人便紛紛承襲父職,隨后被派往山東登、萊二州,募軍戶三千后,于今年開春后北。
在北途中,他們也知道了先帝崩殂,皇太孫即位的消息,因此對于東宮之人交代的事情,便更為心了。
他們三人來到關外不過兩個月,來到吉林城更是只有半個多月,不過即便只有這么點時間,卻也足夠他們摸清不少東西了。
“渤海王確實頗有才干,居然能用這樣的化外之地養兵萬六之數。”
一名千戶緩緩開口,另一名也頷首贊同道“從今日那亦失哈傳來的消息來看,這渤海王連我們連帶另外那一千軍戶也都想編練為軍。”
“我們在山東時,即便是沿海的備倭兵,也不過是三戰八耕,如今這里居然是全戰。”
這人對于渤海的實力感到詫異,另一人也接話茬“不僅如此,他們還都是著甲的甲兵。”
“著甲的甲兵,即便是山東都司也不過只有一萬八千人,這里居然有這么多。”
“這里畢竟是關外,需要防備兀良哈與北山女真人,戰兵多也正常。”最先開口的人解釋,并且進一步道
“眼下要搞清楚的,還是這渤海的府庫之中到底存儲多少糧秣,足夠供養這大軍多久。”
“只有弄清楚了這一點,我們才好與南邊的那位商量何時動手。”
“這件事情,還得我們三個同心戮力才能辦成。”
他如此說著,另外兩人也紛紛頷首,不過頷首之后,其中一人也開口道“先帝留在渤海的錦衣衛還有多少”
“大約七百人,其中官職最高者已經是千戶官。”另一人回答道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與他們交涉,不過他們總是含糊其辭,眼下最關鍵的還得看看他們能不能把渤海府庫的情報交出,如果不愿意,那就說明他們也同流合污了。”
“渤海王確實狠毒,居然給軍戶均田”
一提到均田,三個千戶官臉都露出了不快。
內地衛所腐化嚴重,其中軍屯田無疑是他們喝兵血的最好來源。
盡管當下還是洪武年間,可小偷小摸總歸是有的。
一個千戶所少則五六百戶,多則一千二三百戶,他們負責的軍屯田少則萬畝,多則數萬畝。
但凡衛所軍官每畝克扣一點,積攢下來那也是了不得的數量,因此對于心中一開始就打著喝兵血主意的部分武官來說,均田予軍戶,這簡直就是在斷他們的活路,更別提吉林衛的均田是由吏目來分配,根本不經過武官了。
對于軍戶來說,這樣的均田更公平,但對于想喝兵血的武官來說,整個均田系統都與他們無關,所以他們不厭惡朱高煦才奇怪。
“先看那群錦衣衛的,如果事情有變,那就奏報陛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