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也不是什么只會防守的庸夫,捕魚兒海大捷中,他便擔任先鋒破敵,隨徐達、馮勝、傅友德征戰中,也多次擔任先鋒,哪怕是守城也是經常上演防守反擊的戲碼。
吳高雖然比不上這兩人,但從他歷史上帶著遼東都司牽制永平,逼得朱棣多次面對不得不回防的境地,可以說也令人十分頭疼。
不過朱高煦應該慶幸,因為朱允炆想讓吳高來抓捕自己,亦或者是協從抓捕自己。
從吉林城到三萬衛,這距離可太長了。
遼東都司的情況朱高煦清楚,頂多四千騎兵和七千馬步兵,剩余全部都是步卒。
反觀渤海,只要朱高煦點頭,渤海能立馬拉出三萬馬步兵,以及五千余騎兵,同時還能用上萬匹挽馬來拉拽火炮與輜重。
論機動性,整個大明沒有一個都司在畜力上有朱高煦這般富裕。
唯一的缺點,就是朱高煦一旦動用這些畜力,那吉林城可用于開墾的畜力便會減半,開墾速度也會大不如前。
對此朱高煦也十分無奈,為了贏,他必須這么做。
只有打垮吳高,打進遼東,拿下遼東都司的儲備倉和常平倉,他才能進一步謀取山東。
唯有拿下山東,他才不會因為糧食短缺而害怕打持久戰。
這是擺在朱高煦面前的一個困境,不管是大寧還是遼東,這兩處地方都是吃糧的地方,而不是產糧的地方。
當地產的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這塊土地上的人,所以只有拿下山東才能讓朱高煦解決糧食問題。
不過他想要拿下山東,前提是朱棣必須抗住南軍的進攻,為自己吸引足夠的兵力。
朱高煦這般想著,不多時便離開了雞西關。
翌日,在遼東兵馬與文林郎、劉武等人的注視下,吉林城內從軍兩年以上的五千老卒被調往北邊的肇州。
由于馬船都被朱高煦調去了黑水城,因此他們只能步行北上。
在劉武等人看來,吉林城瞬間變得空虛了起來,如果不是這支兵馬還未走遠,隨時可以調回,他們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對朱高煦動手。
不過即便如此,那文林郎也沒能忍住。
他在確定吉林城老卒調往北方肇州后便與朱高煦告別,高興踏上了返回遼東的道路。
沒了押送糧食的牽絆,他率三千軍民往遼東走時,只花了七天時間便返回了三萬衛。
得知他回來的消息,吳高與鄭公智也將他召到了衙門內詢問。
“那五千兵馬真的被調走了你確定”
鄭公智詢問文林郎,吳高在一旁看著。
“確定調走了,下官當時派人跟著,親眼確定他們走出了四十余里后才敢帶人南下。”
“南下那日時,卑職又派一隊塘騎去追尋,足足追了一百里都未見蹤跡,如此下官才敢放心返回。”
文林郎解釋完,鄭公智將目光投向吳高。
說實話,對于他們的陰謀詭計,吳高沒興趣,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朱高煦麾下軍隊的行軍速度。
“他們第一日行軍多少里是步行嗎”
吳高詢問,那文林郎與鄭公智愣了愣,不知道吳高為什么要詢問這種問題。
“人皆牽挽馬與乘馬,第一日卯時出城,午時休整時便已經走出四十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