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關一戰,朱高煦自掏府庫發給他們賞錢,其豐厚程度無須言述。
“我在此立誓,此次起兵實乃無奈之舉,南下入關靖難,沿途必與百姓秋毫無犯,凡我兵鋒所過之地,軍戶均分衛田,廢其軍屯田賦,不想為軍兵者遣散,不愿南下內戰者,原地戍邊。”
“爾等家人還在等著你們回去,莫不是真的要與我為敵否”
朱高煦話音落下,也抬腿走下了臺階,他的步步逼近,卻讓遼東兵卒節節后退。
但凡從軍三年以上的老卒,誰又沒聽過雞西關所還兵卒那繪聲繪色的故事,誰又不知道渤海郡王勇冠三軍。
若是先前他們還當是故事,那朱高煦在承運殿內的搏殺就足夠再次證明。
倒在他手下的兵卒少說數十,那些人死狀如何,從朱高煦甲胄所染鮮血就能看出。
能將鈍兵使用如此,誰還會懷疑他。
“渤海庶人休要胡言你眼下若是乖乖束手,本使還能既往不咎”
鄭公智在安穩軍心,可他越說卻聲音越小,因為他看到了朱高煦那搜尋的目光。
待他與朱高煦對視時,即便相隔數十步,他卻還是害怕的縮了縮脖子。
“殿下”
“殿下您在里面嗎”
忽的,渤海王府外響起了七嘴八舌的叫嚷聲,聲音傳入王府,在承運殿內回響。
他們有的在說官話,有的在說各地女真的語言,聲音煌煌回蕩,從四面八方傳來。
在渤海王府外,數萬聚集而來的渤海百姓手持鋤頭與農具,部分還有狩獵所用的獵弓。
他們將渤海王府圍了一個水泄不通,饒是飛鳥也難以飛出這個范圍。
他們的吶喊聲讓遼東兵卒的底氣漸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難以拿下朱高煦,而拿不下朱高煦就不可能突圍。
“我再說一遍”
朱高煦一手持槍、一手鐵锏,他隆聲開口,掃視四方。
“若是不愿與我為敵的弟兄,放下兵刃往左右散去,我既往不咎”
“若是還有人手執兵刃要助這佞臣謀害于我,殺無赦”
話音落下,朱高煦加快了走下高臺的速度,奮勇搏殺而去。
那二十四斤的沉重鐵槍被他單手揮動,只是一瞬間便砸翻一人,不待左右反應,左手鐵锏也揮砸而下。
呼吸間,四五人被砸翻,臉上血肉模糊,那骨頭斷裂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
手無長槍,遼東兵卒所執短兵的軍陣對于朱高煦來說不過輕易可破。
在他率領之下,三百渤海銳卒撲向那數倍于己的遼東兵卒。
“殿下可還記得雞西關劉昭”
“記得雞西關負傷三處,斬首七級是我的好弟兄”
“但且丟下兵器,待我稍許殺了這佞臣與伱飲酒敘舊”
一個總旗官壯著膽子喊了一聲,卻不想真的得到了回應,并且回應的無比詳細。
“老子不打了”
“渤海郡王是賢王,給過弟兄們朝廷都未曾給的賞錢,不打了”
軍陣之中,居然有人丟下了兵器,往承運殿廣場左右散去。
“一群懶兵你們就是這樣對朝廷的嗎”
鄭公智破口大罵,四周遼東兵卒聞言臉色一黑。
這些天來,他們沒少被鄭公智折騰。
他們每日行軍六十余里,從寅時走到酉時,整整八個時辰都在走動,到了駐扎的地方還得花費一個時辰結營。
待他們能休息,已經是亥時的事情,躺下不過三個時辰,便得被這家伙叫起趕路,眼下這人居然還有臉罵自己為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