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算了”一聽說這玩意玩不好就會炸死人,塔失等人紛紛離它遠了些。
朱高煦瞧著他們的模樣大笑,塔失他們也臉色一紅。
待他笑完,他才對身后的孟章等人詢問“王元那邊都交代好了嗎”
“交代好了,等我們打下沈陽城,他就帶著那一千多成品的泥模南下。”
孟章回答,而這回答也讓朱高煦十分滿意。
有了王元手上那批泥模,朱高煦就可以在拿下金州之后快速造船,拉起一支龐大的水師去碾壓南軍水師。
只是可惜,原本他還有楊展作為水師將領,然而楊展卻被朱允炆調往了廣西。
如果楊展沒有被調走,他就不用發愁水師由誰指揮了。
朱高煦在惋惜,而炮兵們經過幾分鐘的清理,眼下也各自回到了原本的位置上,等待朱高煦的二次炮擊命令。
“我們這次南下帶來的炮彈和火藥夠打幾輪”
朱高煦沒有貿然下令,而是詢問了孟章。
“若是眼下就開采花崗巖,打造成炮彈的話,起碼能打三十輪,如果不用的話,還能打十五輪。”
“不過我們隨軍之中也有鐵匠,只要有充足的鐵料,也能打再打十五輪。”
“嗯”得到了詳細情況,朱高煦便將目光投向了嘈雜的南軍營壘之中。
顯然,剛才一輪炮擊給他們帶來的沖擊還沒結束。
“再打四輪,然后改換目標,把南岸的工事盡數摧毀,直到炮彈打完為止。”
“另外從三萬衛購買征調鐵料,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攻下鐵嶺城。”
說罷,朱高煦看向王義“命令軍中精通造船的弟兄準備制作舟船。”
“是”王義沒有疑問,因為渤海軍中有不少人都接受過吉林船廠的訓練。
大船他們造不出來,弄出小舟還是沒問題的。
“定射裝填、目標鐵嶺,復設四輪,調度”
“點”
“轟轟轟”
沉悶的火炮聲再度響起,南軍亂作一團,只有他們對別人打炮,卻不想今日也被別人拿來打炮了。
“鎮定”
吳高呵斥帳外亂作一團的兵卒,心里十分無奈。
明軍兵卒經過騎兵沖陣、步兵長兵交擊的訓練,唯獨沒有訓練過如何防備火炮,只因明軍善于用炮打人,未曾想過會被人用炮打。
“得想想辦法才行”
吳高冒著炮擊風險走出營帳,試圖找出如何防備炮擊的手段。
戰爭就是如此,只有足夠的沖突才能促進武器裝備與戰術迭代。
明朝欠缺的就是這方面,因為他們旁邊沒有一個善于使用火器,并大規模使用火器且能壓倒明軍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