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戰事激烈的西南,北方明軍尤其是遼東都司已經多年未有陣沒的指揮使了,因此吳文的斃命讓諸多指揮使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吳高一直在關注諸將,眼看他們士氣低落,他只能質問那塘騎“吳文是如何陣沒的”
吳高此舉無疑在掀吳文老底,畢竟若是聽命自守而陣沒,吳文子嗣還能承襲指揮使的位置,可如果是不聽軍令,那
“吳指揮使率軍出陣,被炮彈擊中陣沒”那塘騎說到后面,聲音也越來越小。
吳高聞言,當即對四周將領開口“吳文不聽軍令,私出壕溝而陣沒,爾等需引以為戒,一舉一動均要按照老夫軍令行事”
“末將領命”諸將應下,可他們卻不免對吳文的斃命兔死狐悲起來。
吳高這一問,吳文的子嗣別說承襲指揮使了,不被除名都算好的。
或許吳高沒有想那么多,只是勒令諸將好好聽軍令,不過諸將卻還是忍不住往這邊去想。
倒是耿瓛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開口道“吳文死有余辜,但念其勞苦功高,便讓其子千戶吳明暫代鐵嶺指揮使。”
齊泰的安排沒有問題,吳高做事過于死板,有耿瓛從中調和能緩解很多矛盾,當下便是如此。
不過,饒是齊泰再怎么安排,恐怕也想不到朱高煦的渤海軍如此善戰。
很快,第二批運兵船抵達了南岸,明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登陸,不敢走出壕溝。
“這下去不是辦法”耿瓛看向了吳高,吳高見狀也只能皺眉下令“調碗口銃去陣前。”
“是”耿瓛聞言,當即從牛馬墻的洪武鐵炮與碗口銃中,調走了大批碗口銃抵達前線。
這一幕,被用單筒望遠鏡的朱高煦看得清清楚楚。
“瞄著鹿角木與拒馬槍之間,試射一輪。”
他輕描淡寫開口,可麾下炮兵卻只是經過簡單的角度調試,便開始朝著鹿角木與拒馬槍這兩道工事間展開炮擊。
“轟轟轟”
“跑”
百余枚鐵炮彈呼嘯而來,運送碗口銃的明軍聽聞炮聲,當即舍棄了碗口銃,跳到了壕溝之中保命。
七門碗口銃被當場砸廢,還有五名逃跑慢的也被當場打死,七八名被炮彈擦過的兵卒當場重傷吐血,眼看活不了了。
“混賬”
見此情況,饒是謹慎多謀的吳高也氣得大罵,只是他的謾罵無法阻止渤海軍登陸柴河南岸,更無法守住鐵嶺城
第二更十一點半左右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