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殿下”
寧王府內,當急匆匆的腳步聲與叫嚷聲傳來,正在書房之中兵書的朱權眉頭微皺。
他抬頭看向了窗戶,也見到了書房外行色匆匆的長史。
“何事”
放下手中兵書,朱權皺眉詢問,而那長史也一路小跑進了書房之中,臉上表情不可思議。
“渤海庶人奇襲大寧城,大寧城已經拿下,陳亨被屬下俘至陣前,已經被渤海郡王下令收押。”
“你說什么”
朱權站了起來,臉上表情與長史一樣不可思議。
他就藩大寧多年,自然知道大寧的情況,若是沒有其它岔子,大寧起碼要三四萬人才能強攻而下。
“他是怎么打進來的”
朱權開口詢問,長史也搖搖頭“外面太亂,只知道他是趁著城門打開時率騎兵沖入城內,然后陳亨就被叛投的下屬給束縛到了陣前。”
“居然這么簡單”朱權晃神坐下,他不敢起兵的原因就是畏懼朝廷強大,只是他不曾想,朱高煦居然如此簡單的就拿下了大寧。
北平行都司雖有二十二衛,可一旦拿下了大寧,其它衛所就無法抵抗,只能跟隨投降,因為其它衛所的糧食并不多,朝廷都是將糧食統一運送到大寧,然后再由大寧按照一季所需分配給下面的衛所。
如今大寧城被拿下,這也就代表北平行都司的二十一衛都會投降。
南邊的卜萬與東邊的劉嵩,雖然他們糧草充足,可一旦麾下兵卒知道后方投降,麾下兵馬便會不戰自潰。
“我四哥眼下有多少兵馬。”
朱權表情復雜詢問,長史也按照自己的消息作揖“約六七萬人。”
“高煦呢”朱權再問,長史也繼續回答“約四五萬。”
“啊”長嘆一聲,朱權閉上了眼睛“恐怕此役過后,高煦麾下兵馬會超過我四哥之數。”
“確實。”長史頷首,同時書房外又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不多時,一名指揮使跑進了書房,匆忙作揖“殿下,渤海郡王請您前往都指揮使衙門敘舊。”
那指揮使話里說的是敘舊,但朱權很清楚,這種節骨眼上,如果自己不給朱高煦這個面子,朱高煦可不會顧及雙方的叔侄,此前的袍澤關系。
“走吧,隨我去見見我這驍勇善戰的侄子。”
朱權沒有猶豫便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后,便帶著長史與指揮使走了出去
“大寧城有糧食七十六萬七千六百余石,錢二十二萬六千四百貫,鐵料三十二萬斤,豆料一萬七千石,各種布匹九千四百匹,棉花二萬三千四百余斤,另外還有”
都指揮使衙門內,朱高煦站在一個沙盤前,手中還有根類似指揮棍的東西。
趙牧拿著厚厚的府庫文冊訴說著大寧府之中還有什么東西,又再念道“大寧有屯田共二十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六畝整,軍戶十二萬六千三百戶,四十二萬九千六百余口。”
“每月需發月糧十二萬六千三百石,行糧多在五萬石左右。”
“當下營州、木榆等衛有戰兵五千人,屯兵兩萬余人,松亭關和廣寧各自調走了兩萬七千戰兵和六萬余屯兵充作民夫。”
趙牧講出了大寧的大致情況,朱高煦則是一直在觀察大寧的沙盤,拿起一面屬于胡兵的旗幟插到了大寧城北七十余里外的地方。
“殿下,按照大寧都指揮使司的這文冊情況,大寧的糧食即便加上其它衛所的糧食,那也頂多支撐到臘月。”
趙牧目光有幾分擔憂,而這份擔憂來自大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