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縣衙之中,耿炳文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人將沙盤抬出來,一個雕刻擺盤的河北、山西及半個大寧、遼東沙盤出現在眾人眼前。
那沙盤上,率領五千騎兵的徐凱此刻正屯兵河間,那里樹立一面指頭大小的紅色旗子與雕刻的木雕騎兵。
與之相隔三百里外的真定,則是簡單插著十四面旗子,雕刻了十三個步卒木雕和一個騎兵木雕。
在真定南邊,黃河南岸還有四個步卒木雕未過河,代表四川都司與湖廣都司的四萬兵馬。
往西北的山西看去,大同東北部,懷來城西北部則是擺著兩個木雕,插著“房昭”的旗子。
北平、永平、保定三府,則是插著迥異他們的黃色旗子,有一馬六步的七個木雕。
大寧方向,又回到了他們的旗子顏色,插著卜萬的一面旗幟在燕山防線,插著陳亨的旗子在大寧城。
遼西方向,劉嵩、吳昇、吳壽安三面旗子插在關外,與之對壘的還有插著一面旗幟的渤海。
這群人加起來,合計有五個木雕,而渤海有六個木雕。
此刻,木雕的數量代表了雙方的實力情況。
明軍這邊已經就位的有二十三個木雕,算上黃河以南的四個,便是二十七個,即代表二十七萬大軍。
渤海與燕軍那邊則是十三個,代表十三萬大軍。
明軍以二十七萬對十三萬,并且占據了除居庸關以外的所有地理優勢,不是居高臨下就是關隘險阻。
“眼下已經是七月初十,再過兩個月渤海就會入冬降雪,北平也會變得寒冷,時間不能拖。”
耿炳文觀摩戰場,盡管他手中兵力倍數與渤海與燕軍,可從南邊給出的消息來看,渤海手中火炮犀利,自己不能拖時間。
“等四川都司與湖廣都司的四萬兵馬抵達,我們即刻便出兵北上。”
他給出了出兵的時間,諸將聞言也紛紛記下。
在此細節上,耿炳文又詳細的規劃了二十萬大軍如何渡河,以及眼下十三萬大軍如何布防。
在他不緊不慢的安排中,吳杰、寧忠、李堅等人紛紛得到了指令。
三人常年練兵,雖然沒有帶兵打過仗,但也積攢了經驗。
這次帶兵北征,一路上吸取了不少經驗,已經不似一個多月前那么稚嫩了。
只是相較于他們的對手來說,他們的稚嫩依舊存在。
很快,南軍主力抵達真定,并在河間、無極、安平、莫州、雄縣等地駐守。
南軍抵達并駐扎的消息很快在各地僧人的傳信中,向北平城傳去。
朱棣接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十四了。
“二十萬大軍,這規模比當年宋國公和穎國公討伐納哈出,比藍玉北上捕魚兒海的規模還要大。”
燕王府承運殿內,張玉、孟善、丘福等人聽到南軍的數量后,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哪怕是朱棣,此刻也沉默不語。
作為智謀,也作為刺探消息的掌事人,姚廣孝此刻卻依舊在盤算他那串佛珠。
在他身旁坐著的,是眼下的燕世子朱高熾。
朱高熾并不懂如何打仗,因此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學習。
只是他并沒有這種天賦,學了幾個月,依舊沒有太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