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張玉有些混沌,但他還是選擇先聽命,再提出意見。
“殿下,我軍若是如此行軍,那大軍前后都會暴露在南軍兵鋒之下,一旦南軍主力和河間的徐凱先后夾擊,我們恐難勝利,畢竟他們的兵力依舊是我們的四倍”
張玉的話,也說出了眾將的心聲。
將大軍置于敵軍前后夾擊之中,這可是兵家大忌,更別提朱棣已經讓張保去告訴耿炳文,說他們要帶大軍去進攻耿炳文主力了。
這種時候,一旦耿炳文做出調整,那他們這三萬人又有多少人還能活下來
面對眾人的顧慮,朱棣開口安撫道“俺會率騎兵去截斷真定糧道,為你們打掩護。”
“你們要做的很簡單,那便是在八月十九日辰時抵達真定城滹沱河北岸,你就知道到時候該怎么打了。”
朱棣只說了一個大概,但多年的配合讓張玉選擇相信朱棣。
“既然如此,那末將便按時間抵達,不過從莫州前往真定北岸起碼有三百里,即便我軍晝夜行軍,也頂多能趕一百里路程,哪怕十九日辰時抵達真定北岸,恐怕兵馬數量也會驟減大半”
張玉開口說出自己遭遇的困境,畢竟不是每支軍隊都是渤海軍那樣人皆馬步兵的存在。
哪怕是渤海軍,在面對中長途奔襲作戰的時候,一旦遭遇時間不充裕的情況,那都會出現掉隊的情況,更別提缺少馬匹的他們了。
朱棣交給他的兩萬三千人里,起碼還有九千人沒有馬匹。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兩萬三千人需要在三天內強行軍三百里路,掉隊減員這種事情是肯定預防不了的。
屆時可能他率軍抵達真定時,麾下兵馬就只剩一萬幾千人。
“無礙,掉隊的兵卒就讓他們自己北上北平。”
朱棣冷靜開口,他很清楚中長途奔襲的掉隊減員問題,哪怕是他這一萬騎兵也會發生這種事情,但那不要緊,只要他們北上北平,不南下投敵就可以。
“那末將沒有問題了。”
張玉眼見朱棣都這么說,他也沒有辦法什么話來反駁,只能應下這一任務。
瞧著張玉應下任務,朱棣也頷首看向眾人“朱能、丘福、馬和、王彥,你們與我一起出征,張信你們幾個和張玉一起帶大軍前往真定北岸。”
“末將領命”
眾人大聲應下,隨后朱棣便遣散了他們前去休息。
眼下的燕軍十分疲憊,不過戰事容不得他們過多休息。
在休整了三個半時辰后,朱棣率領上萬騎兵備足馬料,從莫州城東出城而去。
待到天亮,張玉與張保也分別代表出城。
二人有所不同的是張玉要帶兵去打真定,而張保則是要給真定去送消息,而且還是真實的消息
明太宗實錄中秋、諜報長興侯耿炳文領兵三十萬駐真定,都督徐凱領兵十萬駐河間,都督潘忠、指揮楊松營莫州,其先鋒驍勇者九千人已據雄縣,肆虜掠,上率師御之。師至涿州,上曰:“今夕中秋,彼不虞我至,必酣飲自若,乘其不戒,可以破之。”促諸軍速行。
夜半至雄縣,圍其城,城中既覺,登城大罵,我軍憤恨,黎明攀緣而上,遂破其城。上亟下令,戒諸將勿殺,諸將怒其罵,盡誅之,獲馬八千余匹。
平安潘忠楊松在莫州,未知城破,必引眾來援,諭諸將曰:“吾必生致平潘楊。”諸將未喻,遂命譚淵領兵千余,先度月漾橋,伏水中,待平安等已過橋,聞炮聲,即起據橋,自后襲之,南軍遂破,平安單騎敗逃,楊松、潘忠被擒,上引兵拔莫州,翌日分兵進真定。
諸將請曰:“今由間道,不令彼知,蓋掩其不備,奈何遣保告之為備”
上日:“不然,始不知彼虛實,故欲掩襲之,今知其半營河南、半營河北,則當令知我至,其南岸之眾必移于北,并力見拒,我一舉可盡敗之,兼欲使知雄縣莫州之敗,以奪其氣,兵法所謂先聲而后實者也。若不令其知,徑薄城下,錐能勝其北岸之軍,南岸之眾乘我戰疲,鼓行渡河,是我以勞師當彼逸力,勝負難必,且人委身事我,當推誠任使,縱若彼有反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