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打贏了耿炳文,這條消息在他圍城前被李堅送往了南邊。
至于耿炳文身死的消息,也在后續的潰兵消息中被吳杰、李堅所知,二人又放出數十飛鴿,將消息傳到了南邊。
當消息傳達至京城的時候,朱棣已經撤回了北方,沒有想著進攻真定城,可對于京城的眾人來說,他們卻是無比的懵圈,腦中空白一片。
“傳旨,命有司治墳塋,賜臨濠山地三百頃、佃戶二千人、守墳人二百戶,儀仗戶十五戶,以京衛軍士充之。”
“朕要親自制文,親遣命中官渝祭長興侯”
武英殿內,朱允炆紅了眼眶,不知道是被耿炳文為國盡忠而傷感,還是因為被燕軍擊垮自己二十萬大軍而難過。
“陛下隆恩”
站在殿內,許多文臣虛假情意的勸慰朱允炆,畢竟耿炳文屬于老淮西貴族,淮西武勛當年怎么欺壓他們的,他們可還記得清清楚楚,怎么可能會為耿炳文陣沒而難過。
他們之中不僅沒人難過,反而還有人在心底暗罵耿炳文無能,手握二十幾萬大軍,居然被朱棣幾萬人就擊敗,自己還落得陣沒沙場的結局。
至于皇帝對耿炳文的隆恩,他們自然清楚這是為了什么。
耿炳文雖然死了,但耿瓛還在沈陽牽制著渤海叛軍呢。
眼下吳昇、吳壽安、劉嵩、劉真等人都已經安排撤出遼東,只有耿瓛一個人沒有辦法撤出。
為了防止他帶兵投靠朱高煦,自然要多加恩寵。
只不過這恩寵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他耿瓛要是不殉國,恐怕沒有臉面拿這恩寵。
“眼下長興侯既沒,朝廷又該如何對付叛賊”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氣,詢問出了自己現在最關心的事情。
面對問題,群臣提出了不少建議,有推薦沐春的,有推薦宋晟的,還有推薦顧成、何福、陳瑄的,總之唯獨沒有李景隆、徐輝祖、楊文、郭英等人。
這并非說四人帶兵打仗的本領不行,而是大家都很清楚,李景隆當年可是和朱高煦請教的如何平倭,而徐輝祖又是朱棣的小舅子,朱高煦的舅父。
楊文是朱高煦推薦的,郭英又是朱高煦岳祖父。
推薦誰都可以,推薦他們四個人就不是那么妥當了。
諸多關系存在,他們自然不好推薦他們,朱允炆也不希望有人推薦他們。
只是面對眼下的困局,黃子澄卻開口唱起了反調“眼下,唯有曹國公能力挽狂瀾。”
“真定大軍雖然被擊敗,但朝廷在河北依舊有近九萬兵馬,加上直隸還有上直十六衛和豹韜衛、河州衛等九萬大軍,湖廣、四川還有四萬援軍,各都司也有不少兵馬”
“這些兵馬加在一起,可湊足四十萬之數,若是能將西南兵馬也解放出來,興許能湊足五十萬之數。”
黃子澄一開口,朱允炆便皺眉道“西南的刀干孟,為何到現在都沒有平定”
“回陛下”黃子澄搶答道“臣聽聞是云南都司的某些人不聽軍令,這才導致了平滅刀干孟不斷延后。”
黃子澄說罷,隱晦對朱允炆用口型說了一個“傅”字。
這時朱允炆才想到了云南都司的另一方勢力,傅氏三兄弟。
這三兄弟掌管滇西北、滇中、滇東南等三處兵馬,朱允炆早就想要除去他們,只是擔心他們響應北邊的叛亂,所以才遲遲沒有動手。
現在這三兄弟在西南磨磨蹭蹭的平叛,倒是讓那刀干孟又蹦跶了幾個月。
他們三兄弟這態度,倒是讓朱允炆有些不敢將沐春、徐輝祖、瞿能等人調出云南,生怕他們前腳剛走,后腳這三兄弟就舉兵叛亂。
這個三兄弟最恨誰,旁人不知道,他朱允炆可是清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