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關外女真人縱使日后會腐敗,但只要能執行自己制定的政策,把該收的稅收收上來,自己就不會太難為他們。
實在腐敗的那群,朱高煦則是會用日后成長起來的北方學子將他們一一裁換。
如何發展北方、如何發展關外朱高煦心里有自己的一把秤。
從提升北方人的官場地位,到政策傾斜,加大北方手工業占比,他自己有一套完整的構思。
說不好聽些,他能利用的資源是明朝十六個皇帝加一起都達不到的。
就好像西南的金銀銅礦,如果不是朱高煦開口告訴朱元璋,它們還得在地下埋個幾百年,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全面發現。
西南如此,東北也是如此,更不要提海外。
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不是傻子,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他們能慫恿皇帝打下整個世界。
例如明代中后期的士大夫,后世人都說他們軟弱,卻不知道他們在發現西南的金銀礦后,立馬就開始硬著頭皮和東吁緬甸、楊應龍、奢崇明、沙定洲等人斷斷續續打了一個世紀。
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會變得積極且精明。
要挑準利益,一些東西在某些時候值錢,某些時候就不值錢。
不過這其中不包括金銀銅鐵,至少在五百年內不包括。
因此,朱高煦的學科,算是派上用場了。
“山東百姓盡管遷移,能遷移多少就多少,這場戰事不會持續太久的。”
朱高煦腦中思緒完全,現實卻對楊展給出承諾。
楊展雖然擔心遼東糧食問題,可面對朱高煦的安排,他還是選擇了信任。
不多時,渤海軍開始大批登船。
由于北上船只的數量遠超朱高煦他們的預期,因此僅僅第一批人便運送了六千四百之數,還有四千余匹軍馬。
他們來回需要三日,按照這個速度,大概能在二十天左右的時間里完成全軍登陸。
不過在完成登陸的中間,朱高煦不可能傻傻的什么都不干,那樣只會讓李景隆有時間準備對付自己。
因此,朱高煦也踏上了第一批渡海的隊伍。
十八日午后未時,伴隨著第一批渡海船只抵達登州城,朱高煦便迫不及待的吩咐起了隨他一起南下的徐晟。
“讓弟兄們吃飽喝足,然后挑三千弟兄和所有軍馬,我們明日一早出發青州府。”
“殿下,我們要打青州嗎”徐晟開口詢問,朱高煦卻搖頭道
“去了你就知道了,反正我們這一趟不是為了攻城掠地,而是為了更好掩護弟兄們登陸。”
朱高煦簡單交代過后,便自己去登州衙門休息去了。
在這里,他還見到了投降后被圈禁起來的戚諫。
“末將登州代指揮使戚諫,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不算寬敞的登州衙門倒座房里,朱高煦見到了一身鴛鴦戰襖的戚諫。
“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