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這話時,時不時還看向了王義,可王義硬是不接話茬,最后還是丘福開口道“殿下不如去見見他們,反正眼下我軍正缺騎兵。”
“也好,也好”朱棣借著臺階翻身上馬,帶著王義等人去接見了在北邊等候的蒙古人。
他們距離燕軍主力只有不到十里,加上朱能讓人放他們進來,因此朱棣他們只前進了不到三里便見到了漫天煙塵南下,煙塵之中是上萬拖家帶口的蒙古人。
“還真被殿下料中了”
看著這群拖家帶口的蒙古人,王義心里一緊,不由得想起了當初他南下北平時,自家殿下給自己寫的信。
信中內容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如果有蒙古人要南下投奔靖難大軍,那便建議朱棣收下。
來北平大半年,王義雖然見到了不少來投奔燕軍的人,但規模都不算很大,可眼下卻突然來了上萬人。
“你們的頭人是誰啊”
朱棣帶著三千騎兵上前詢問這上萬蒙古人,隊伍之中精通蒙古語的將領也開始傳信。
前排的蒙古人聞言,當即開始朝后方叫嚷,不多時一名穿著蒙古萬戶甲胄的蒙古人便出現在眾人面前。
“我是猛穆特,是韃靼部的一個小貴族,聽說燕王您要和南邊的朝廷交戰,我特地帶著家人和四千男丁來投奔您。”
不同于哈剌兀先搶后投的嘴硬,猛穆特等韃靼部蒙古人就顯得文明多了,來投奔就投奔,不會干出先劫掠再投奔的蠢事。
“好啊”朱棣聽出猛穆特的誠意,當即說道“這樣吧,把你的家人安排在大寧與開平中間的草場放牧,我從你們中選三千人來充作一營怎么樣”
朱棣雖然聽出了誠意,但還是要走了猛穆特四分之三的男丁來確認他是否真心投靠。
只是讓他沒想到,猛穆特聞言反而開口道“我們都想來加入您的隊伍,您如果不要,那剩下的男丁就只有和家人一起餓死了。”
猛穆特的話讓朱棣看向了這群人,這才發現他們攜帶的牧群少的可憐,顯然是在北邊遭了災,然后才選擇南下投靠自己的。
這么一來,他們投靠的可信度就大多了。
“這樣吧,你們三千人跟著俺南下,剩下的一千多人俺給你們設個衛所,給你們發份俸祿怎么樣”
“謝殿下隆恩”
“好好好”用幾萬石糧食收買四千多帶甲的蒙古騎兵,朱棣還是挺高興的。
他笑的憨厚,對身邊的丘福開口道“朱能,日后你來帶他們,給他們編個營,就叫三千小達子營。”
朱棣取名像罵人,不過在翻譯的口中,這三千小達子營被翻譯成了三千蒙古營,簡稱三千營。
“殿下,我們還有一個消息要給您。”
猛穆特開口道“現在北邊亂的厲害,我們的國公趙脫列干、司徒趙灰鄰帖木兒、司徒劉哈剌帖木兒他們帶了三萬人要南下投奔您。”
“好啊都來都來。”聽到韃靼部一口氣要來一個國公兩個司徒,朱棣心里更高興了。
別說他,就是此前波瀾不驚的王義都驚訝了起來。
雖說當下北元還能拉出十萬大軍,但其部眾數量即便算上瓦剌和兀良哈,也不過五六十萬罷了。
趙脫列干一下子就拉出三萬人南下,算上猛穆特的這一萬人,幾乎接近一成的蒙古人南下。
這樣的蒙古人大舉南下舉動,可見現在的漠北瓦剌貴族與韃靼貴族爭斗到了何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