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小兒子,加上自己的過度寵溺,因此老三朱高燧持寵而嬌。
去了京城后,朱棣原本以為他能改改脾氣,結果不曾想反倒是變本加厲了。
在這北平緊要時刻,朱棣、朱高熾二人都穿著鴛鴦戰襖,就連太監都披上了號衣,唯獨朱高燧穿著顯眼,披著一件綢緞圓領袍。
朱棣也不好在眾人面前說教他,只是對朱高燧開口道“老三,在北平多聽伱大哥的話,俺明日還得繼續南下。”
“兒臣知道了。”朱高燧不以為意,他現在只覺得自家二哥都打到青州府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打進京城,到時候他也能弄個親王當當。
瞧著他那副模樣,朱棣不由皺眉,朱高熾看出情況不對,連忙站到朱棣身旁打圓場。
“爹,娘還在后府等著您呢。”
“嗯”朱棣頷首,對一旁的張玉交代“張玉,你帶人布置城外營壘,補充馬料,給將士們殺豬宰羊,弄些肉食吃吃,俺先回府上去了,稍晚些再來作陪你們。”
“末將領命”張玉應下,朱棣便帶著朱高熾和朱高燧返回了燕府。
在回去的路上,朱高熾也與朱棣說道“三日前,兒臣給遼東撥去了十二萬石糧食,不過北平和永平的糧食還能撐到九月,您不用擔心。”
“撥給老二是好的,他那里百姓多,況且我聽聞他拿下登萊后,又遷移了登萊的一些人口前往了遼東。”
朱棣的消息十分靈通,這些事情就連朱高熾都不知道。
“遼東苦寒,老二遷移這么多百姓過去,恐怕百姓會很不愿意。”朱高熾對遼東的認知,還是充滿了江南士大夫的那種偏見。
朱棣聽后不是很喜歡,反倒是為遼東說了起來“那遼東,雖說比北平冷些,但也沒冷到哪里去。”
“說是苦寒,當年俺到北平的時候,北平也不過百萬人,如今都二百余萬了,也變得繁榮了些。”
“現在遼東百姓數量也過百萬之數,繁榮起來也是遲早的事情。”
“更何況,老二的理政手段也是被你爺爺青睞的,我看他在渤海就干得不錯,不然也不可能憑借貧瘠的渤海就拉出四五萬的人馬。”
“這數量,就連人口是渤海數倍的遼東都拉不出來,老二只要稍加治理,日后遼東說不定會成為一個好地方。”
朱棣具體也說不出用什么手段能把遼東治理的繁榮,但是見過吉林城的他堅信自家老二的理政能力。
連那么貧瘠的吉林,都能在他的手段下不過數年就變得堪比江南一些府城,如今得了遼東和大寧、登萊百萬人口,關外之地必然興盛。
“那兒臣就拭目以待了。”朱高熾笑笑,但不是嘲諷,而是打趣。
朱高煦的理政能力,還有他那一手看山點礦的本事,這些朱高熾都是清楚的。
旁人說要讓遼東興盛他不信,但如果執政的是老二,他便會相信。
父子二人交談甚歡,跟在他們身后的朱高燧則是看著嫉妒。
“二哥立功又不是你跟著立,你擺什么譜。”
他在心中暗自嘀咕,卻不想是他自己參與不進這個話題,怪不得旁人。
倒是在他總想著用朱高煦來壓制朱高熾的時候,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卻在忙著算賬。
“殿下,都在這里了,每個小旗借了多少東西,打了多少白條,都計算在這里了,一共是七百二十四石五十六斤豆子,一千三百四十二斤米和七十二頭豬,三百四十五只羊。”
青州城外,當三千渤海精騎截斷道路,擺出架勢吸引李景隆的時候,徐晟抱著一堆賬本走了進來,口中說著一大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