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閱覽過后,李景隆臉上居然出現了幾分慍怒,但很快被他壓了下去。
“國公,東邊如何了”
俞通淵身為老將,率先詢問。
面對詢問,李景隆也淡然道“渤海賊軍兵分四路,分別包圍青州府治所的益都,又分別攻取臨朐、安丘、諸城等地,儼然有一舉拿下青州之態勢。”
“攻取臨朐三縣的兵馬數量都在萬人左右,登州那邊也有間客稟告渤海兵馬有萬人在當地等待馬匹,算下來就是四萬。”
“結合益都的消息,朱高煦包圍益都的兵馬數量應該在六千到九千人左右,其中起碼有五千是騎兵。”
李景隆大致判斷的朱高煦包圍青州府治益都城的兵力,不過他的判斷顯然是無用功,因為不等他話音落下,一封又一封的加急從青州府送往了他的手中。
渤海分兵三千奪取廣陵鎮,復逼近壽光縣。
此外,朱高煦眼見拿不下益都,居然調轉方向,渡過北陽水,往西北進軍。
“西北,那不就是我們這邊嗎”
平安忽的開口,旋即請命“國公,末將愿意出騎兵去擊潰渤海庶人。”
“末將也愿前往。”俞通淵跟上作揖,站在他身后的次子俞靖聞言也作揖。
三人身子高大,又乘騎朱元璋、朱允炆所賜的大食馬,勇力不用多說,所率騎兵也是朱元璋留下的大明最精銳在京聽操騎兵。
對于是否動用他們去圍剿朱高煦,李景隆還沒下好決心,因為他的對手不止是朱高煦,還有朱棣。
“大軍先渡過大清河,在河南青城縣休整。”
李景隆需要安靜的環境來考慮如何對付朱棣這對父子,因此暫時沒有軍令下達,只是給出今日大軍扎營的地方在何處。
伴隨著他一聲令下,十一萬大軍繼續開拔,并在午后渡過小清河,在青城縣以北的平原一帶扎營。
時至黃昏,東南邊又再度送來消息。
“淄河店塘騎發現渤海騎兵蹤跡,渤海庶人在陣中。”
“臨淄守軍派出塘騎,臨淄正南驛道發現渤海騎兵蹤跡,渤海庶人在陣中。”
“新城守軍派出塘騎,新城東南發現渤海騎兵蹤跡,渤海庶人在陣中。”
“新城守軍回稟,渤海庶人扎營于孝婦河南,看動向似乎準備明日渡河”
當一封封情報送來,青城縣外南軍營壘的帥帳內充滿了寂靜。
朱高煦的架勢,似乎真的是沖他們這十一萬人來的。
“區區六千騎兵也來擋我們這十一萬人,渤海庶人過于輕敵了吧”
“哈哈哈哈哈”
不知是哪個將領開口,引得帳內哄然大笑。
“不管他是否輕敵,我軍不可驕兵,別忘了驕兵必敗,何況渤海庶人的馬步兵速度極快,若是他有意驅使,不用五天就能召集分出去的那四支兵馬。”
李景隆開口制止了眾將的這種輕敵想法,他很清楚面對朱棣和朱高煦都不能輕敵。
朱棣是玩弄戰術,擅長欺騙的好手,可朱高煦更擅長這一方面。
原本南軍騎兵數量就少,如今陳暉滕聚又遭到朱棣重創被俘,可以預見的是,即便朱棣在徐凱、吳高手中取不到功績,可他手中可用騎兵必然會增多。
這父子二人聯手,手中馬步騎兵接近十二萬,自己似乎不應該在這種時候進軍。
李景隆一直保持清醒,盡管他不明白朱高煦為什么擺出要率六千人與自己十一萬人決戰的架勢,可他清楚這其中一定有詐。
“國公,我們明日何時拔營出發”
駙馬都尉李堅開口作揖,諸將也將目光投向了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