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兵可有攻城的跡象”
齊泰反應過來便立馬詢問,那兵部主事搖頭“并未,可若是不將其截止,恐怕外城城門將被盡數包圍。”
“你與我一同面見陛下。”
齊泰抓住這兵部主事的手便走上高臺,來到金臺面前后連忙跪下“陛下,外城加急”
齊泰將外城所發生的事情原本交代,可他這一開口,臺上的六部五府官員紛紛瞪大了眼睛。
“荒謬之言,我軍水師”
黃子澄還想駁斥,然而他提到水師時便主動閉上了嘴。
如果渤海騎兵真的出現在城外,那不正說明水師已經不值得信任了嗎
“陛下,臣請在城中募集鄉勇,登上外郭城駐守城墻”
方孝孺不假思索的開口,五府之中的武官們聞言則是面面相覷。
五府之中能征善戰的大多都被派出去了,加上朱元璋時期類似郭英這樣的老武官也被閑置,他們自然提不出什么好意見。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很清楚臨時抱佛腳是絕對不可行的辦法,更何況外郭城的防御連回回炮都擋不住,更別提渤海軍的火炮了。
“陛下,臣請收斂外城糧倉入內城,據內城自守,同時加緊催促西川瞿能入京,調俞通淵、盛庸渡江”
一名武官開口,但卻被朱允炆無視,因為齊泰直接開口“陛下,臣請陛下走馴象門速速南下,前往南昌避禍”
齊泰沒有建議走水路,因為他此刻已經認為長江、平倭水師投敵,不然以江運來運輸上千兵馬渡江,這種事情不可能沒人發現。
趁渤海的騎兵還沒有徹底包圍京城,立馬調集守衛內城的上萬僅存精銳護送皇帝走陸路南下前往南昌才是最為可行的事情。
“荒謬”聽到齊泰居然想讓皇帝直接出京避禍,黃子澄立馬駁斥道
“京師百姓三十余萬,便是只算男丁也能拉出十萬,足以守城。”
“況且如今賊軍數量不明,不過區區千余騎兵抵達麒麟門就將齊尚書嚇成這副模樣,豈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若是只是齊尚書一人惹人發笑也就罷了,但齊尚書讓陛下拋棄在京三十余萬百姓出京避禍,那豈不是讓天下人嗤笑陛下嗎”
黃子澄的話,不僅罵了齊泰,順帶還提醒了朱允炆。
其實朱允炆再齊泰說出南下的時候就準備同意,可被黃子澄這么一說,他倒是舍不下臉面離開了。
“黃尚書言之有理,在京男丁不下十萬,何況我朝江北尚有數十萬大軍,難不成會害怕這不到四萬人的渤海賊軍嗎”
“傳朕旨意,派出塘騎,召曹國公李景隆、江陰侯吳高、駙馬都尉李忠速速率軍南下平叛,令盛庸、俞通淵、平安三人率部渡江,為朝廷駐守京城”
朱允炆強裝鎮定,可從他的決策不難看出,此刻的他已經慌亂,甚至忘記了齊泰曾經提醒過的不能輕易調動李景隆所部二十萬人。
眼下的他,只想將朱高煦趕出淮南,趕得越遠越好。
“陛下,即便如此,也可以先選出大將接手外郭城的道城門,不至于讓我軍進出不得啊”
齊泰眼見勸不動朱允炆,便改變畫風,讓朱允炆準許他點齊兵馬去搶占城門口,構筑營盤,以便大軍可以隨時進出城門,不至于被渤海數百騎兵就堵住數萬大軍。
“這件事便由齊尚書去辦吧,退朝”
朱允炆緊張起身,下意識就宣布了退朝,沉著臉色往內廷走去。
只是他這樣的舉動,無疑讓整個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
很快,渤海騎兵包圍京城的消息就徹底傳開,在渤海騎兵包圍外郭城十五道城門的時候,居然沒有人想到統領駐守內城的萬余上直精銳,出城與這支規模不到兩千人的騎兵交戰。
待齊泰領兵準備接手城門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后,而孟章已經徹底完成了包圍京城外郭城十五門的操作。
外郭城除上元、佛寧、江東這三道緊靠長江的外城門外,其余十五道城門盡數被圍。
渤海的騎兵不斷從后方跟上,各處城門外的騎兵數量也在不斷增多。
京城,徹底被圍
“別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