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天色漸黑,郭英只能派人將渤海不可能議和的消息傳給內城。
這條消息雖然來得很晚,可朱允炆卻一直在等待。
只是當他看到孟章沒有任何舉動,朱高煦也沒有出現在京城外的時候,他心里還是止不住的絕望。
“朕明明還擁有數十萬大軍,怎么就落得這幅田地”
朱允炆悲愴詢問那昏暗殿內,平日里阿諛奉承們的文臣們卻一個都不見,便是宮女太監都消失許多,僅有李權幾名相熟的東宮太監存在。
“陛下,您”
李權想上前勸勸朱允炆,可卻不知道該如何勸他,最后只能站在了原地。
朱允炆看著他欲言又止的模樣,不由自嘲幾聲,搖晃著走出了武英殿。
李權緊緊跟著他,不多時便護送著他返回了乾清宮。
興許只有在皇后馬氏這里,他才能找回片刻的安寧。
只是他雖然想要安寧,可朱高煦卻不會給他。
正如朱高煦所說的一樣,他的這個好大兄,只有死了他才能睡得心安。
雖然經過梅雨而道路泥濘,可對于渡過長江的渤海馬步兵來說,區區八十里路根本不算什么。
這一日,一批又一批的馬步兵渡江往京城而去,
鎮江官員眼見渤海兵馬越來越多,干脆開城投降,打開了鎮江水關,放出許多舟船。
這樣的操作,更是加快了渤海軍渡江的進度。
整整一夜,外郭城的數萬守軍親眼見到了一股又一股的火光出現在城外,然后熄滅。
直到天明,當長江水霧散去,他們這才發現包圍在城外的渤海軍從昨日的百,直接變成了二三千。
這樣的變化,給各道城門的守將心頭平添壓抑,士氣幾乎跌落谷底。
兵圍南京的第三日,全城河柴價格飆漲,已經達到每擔四百文的程度,幾乎是平常價格的五倍。
饒是如此,全城河柴依舊供不應求,大量無背景無錢財的平民只能劈砍了凳子做柴火,才能勉強吃一頓熱騰騰的熱飯。
河柴如此,更不用說其它吃穿用度了。
外城的許多常平倉和社倉原本是朱元璋用來及時賑災的,可眼下卻在六部五府的指揮下被裝車,一車車運往內城。
顯然,人更多的還是利己,他們許多人都沒有考慮過外城百姓的死活。
當然,這其中也有人能看出來,但時局如此,但凡腦子清楚些的,誰都清楚渤海郡王入京城只是時間問題。
除非江北的盛庸、俞通淵等人敢用揚州的馬船運兵,頂著渤海水師的炮彈渡江,不然京城短時間內不會有任何援兵。
京城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明太宗實錄“壬戌,渤海隨王渡江圍京師,天下震動,上甚喜。”
明世宗實錄“壬戌,上率兵渡江,庸欲襲,為上所識,故散京師之事,南軍聞京師被圍,奔逃者甚眾,庸不能制,遂自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