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皇帝不僅死了,兒子還在朱高煦手里,偏偏朱高煦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孫子,而且他也沒即位,而是要叫燕王南下。
他的這番操作,各省布政使看得十分迷糊,他們還以為朱高煦會派人和朱棣商量誰做皇帝,可他直接叫朱棣南下,這不就是讓朱棣做皇帝嗎
這消息別說是朱棣,就連先得到消息的吳高、李堅,乃至于李景隆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面對皇位的誘惑,朱高煦居然無動于衷,直接北上請朱棣南下即位。
就這一舉動,便可以稱為第一孝舉。
“眼下該如何”
拿著手中的旨意,李景隆倒沒有盛庸、吳高等人那些什么哭嚎的舉動,反正在他看來,打來打去也是朱家的帝位,只是他確實有些對不起高皇帝的托付。
且不提皇帝是真的自焚還是假的自焚,單單朱高煦放出這個消息好幾天都沒有地方舉旗說出現皇帝來說,皇帝多半是沒了。
現在皇帝沒了,自己是應該投靠朱棣還是南下投靠朱高煦
“渤海郡王不做皇帝,要讓燕王做,理應投靠燕王,一起南下。”
安陸侯吳杰忐忑開口,一旁的徐凱臉色鐵青,似乎對于二人如此堂而皇之的討論而感到不滿。
倒是李景隆察覺到了徐凱的不對,因此特意說道“眼下運河開始被接管,我接到消息說,鎮江、蘇州等府都投靠了渤海郡王,我等不歸順,難不成退往陜西,擁立秦王”
“且不提秦王無才德,單說西北之地人口貧瘠,就難以養活我二十萬大軍,數十萬民夫。”
“如果我們不南下,那等南邊接手運河沿岸的水次倉,屆時我們可就真是案板魚肉了。”
“至于投靠燕王,我著實未曾想過,畢竟你們可曾想過,我軍主要就是與燕軍交手,他們痛恨我們,不比痛恨北方的韃子輕。”
“真要投靠,我們也只有南下這一條路。”
李景隆擺出事實,事實就是他們和燕軍確實結怨很深,死在南軍手中的燕軍起碼兩萬,死在燕軍手中的南軍更多。
相比較下,朱高煦那種閃擊全遼,又閃擊京師的做法,確實做到了少與諸軍交手積怨。
渤海軍從登陸登州到現在,死的人連三千都沒有,這戰果完全可以傲視群雄。
唯一能讓渤海痛恨的人,可能就是吳高和劉真、耿瓛這三個人了。
在沒有積怨的局面下,率先一步南下投靠朱高煦反倒是最優解。
“若是二位沒有意見,我便手書一份,告訴渤海郡王我等心意。”
李景隆說是詢問兩人,可目光卻一直看著徐凱。
只是從他動筆到寫完,徐凱始終一言不發,直到那封信被李景隆派人送走,徐凱才作揖轉身走出了營帳。
然而,不等李景隆松口氣,帳外便傳來了馬蹄聲。
不多時,塘騎走入帳內,雙手作揖道
“國公,東邊出現渤海的兵馬,這是領軍之人亦失哈派人送來的書信。”
“他連我必須投他都料到了”李景隆略皺眉頭,只覺得朱高煦似乎把他們這群將領都摸了個清楚。
接過書信,李景隆打開后一目十行,果然其中內容主要就是說降,理由也和剛才李景隆說給徐凱、吳杰的差不多。
李景隆看完,只覺得還好自己沒有與朱高煦交手,不然以他對自己的了解,自己恐怕要吃大虧。
他合上書信,緩緩起身,看著那塘騎開口道
“請亦掌印率兵前來吧,我降了”
明天應該能恢復正常更新時間了,十一點和十一點半各自一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