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養病或罷軟不能入伍隨軍給雜役者,皆為次功不升。”
“凡有大功勞者,由朕欽定功勞爵位,禮部公示天下。”
“臣領旨”李至剛不卑不亢領旨,朱棣見狀也轉身返回了雞鳴寺內。
不多時,他在群臣的簇擁下住進了紫禁城,李至剛也開始著手安排其登基事宜。
與此同時,朱高煦也在忙碌各種事宜,尤其是對天下兵馬的收權。
西北的宋晟在朱棣的圣旨傳達后,很快放下了手中軍務,往京城而來。
他一動身,便代表西北四四衙門投誠,天下只剩下了滇西和川南的沐春、瞿能兩部。
瞿能還未抵達敘州就被告知朱允炆自焚,因此他率領手下萬余西川兵在敘州等待了大半個月,眼看朱棣都快即位了,他才上表了奏疏,并率兵返回了四川行都司,鎮壓當地干擾礦場工作的啰啰們。
相比較他,沐春的態度則是讓人難以捉摸些。
只是傅氏三兄弟和王家父子三人都投靠了,僅憑他手中五萬人根本翻不起風浪,因此便只能上表奏疏投誠,調轉兵鋒繼續對刀干孟動手。
沒了朱允炆這個顧慮,傅氏三兄弟也沒再阻礙他,反而配合了起來。
在他們的配合下,刀干孟被平也只是時間問題,麓川將會在刀干孟的消失后分裂。
一時間,天下四方兵馬的兵權都通過朱高煦或者朱棣的名義收回,除了地方上五個就藩藩王的十五個護衛外,天下兵權已經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唯一還剩一件事情,便是年號的問題。
“群臣給俺選了一個永清的年號,不過俺不喜歡,太清凈了。”
武英殿里,朱棣坐在那把朱元璋、朱允炆坐過的龍椅上,對著眼前的朱高煦愁眉苦臉。
“那父親喜歡什么”朱高煦輕笑,他已經猜到朱棣要說什么了。
“俺喜歡永樂,希望百姓能永遠快樂,只不過禮部那群人說這年號用過的人太多,而且沒幾個長壽的。”
朱棣狠狠抓了抓胡子,臉上有些難受。
張重華、方臘、張遇賢、高談德、郭子和
這群人怎么就把他的年號給提前用了,而且不是割據就是叛亂,一個成事的都沒有。
“父親喜歡就好了,何必在乎他人看法,何況自古而今,年號重復的事情并不算少,只要成就功業,誰會記得前任用過這個年號呢”
“何況禮法來說,并沒有規定不能重復年號,只要父親自己不覺得,那也不違反禮制。”
朱高煦這話還真的沒說錯,后世提到永樂都只能想到朱棣,少數人頂多想到方臘,至于張重華、張遇賢、高談德幾人,后世都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政權的什么國號。
“你這么說倒也對。”
朱棣眼前一亮,然后轉頭看向了眼下擔任掌印太監的王彥“狗兒,去告訴李至剛,就說俺就要永樂了”
“是”王彥笑著應下,隨后派人去通知了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