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張玉,左軍都督府右都督。”
“成國公朱能,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淇國公丘福,中軍都督府右都督。”
“越國公楊展,后軍都督府右都督。”
“遼國公孟章,后軍都督府左都督。”
“沈國公王義,前軍都督府右都督。”
“寧國公陳亨,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對于受封公爵的七人,所有人都沒有太大意外,畢竟這次靖難之役中,他們七人功勞最偉。
只是功臣們畢竟屬于燕府和渤海兩派,因此都對對方的功績有些質疑。
這種質疑,主要還是以渤海質疑燕府為主,畢竟渤海打下的地盤最大,還直接拿下了京城。
相比較之下,燕府雖然也殺敵近十萬,但始終難以壓過渤海。
好在目前眾人還沒有什么利益沖突,所以他們都將目光放到了接下來的冊封之上。
在接下來的冊封之中,燕府張武、陳圭、鄭亨、孟善、火真、王忠、徐忠、張信、李遠、譚淵等十人受封侯爵。
渤海的崔均、陳昶、徐晟、塔失、多爾和齊、尼瑪察、塔剌赤、房寬、陳瑄、楊俅等十人受封侯爵。
再往下,燕府的郭亮、房勝、譚忠等十五人受封伯爵,渤海的鄭峻、陳懋、孫鋮、胡綸等十五人受封伯爵。
很快,七個國公、二十個侯爵、三十個伯爵的冊封結束。
對于靖難之役功臣和兵卒的封賞,也在朱高煦旨意宣讀結束后發放。
面對那一件件賜服和爵位的金印,所有人都目光灼熱。
瞧著他們,朱高煦想到了南邊錯過這次功勞的傅讓、張純、林粟等人,不過很快他又嘴角勾勒笑容。
因為他很清楚,靖難之役結束并不代表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要在提升生產力的情況下,將大明的版圖擴大到極致
明太宗實錄“五月壬寅,上于南郊祭祀天地,即皇帝位,年號永樂。”
明世宗實錄“五月壬寅,帝敕上為皇太子,敕世子為燕王,三子尚幼,故不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