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朱高煦也指向了青藏地區,由于對這個時代的青藏不太熟悉,因此朱高煦只在上面畫出了幾個大明記載中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喇薩、那曲、日喀則和三塘、昌都、德格、列城地區。
“今日父親說了烏斯藏的事情,小子也翻閱了古籍,從前元典籍之中查到了烏斯藏、俄力、朵甘三地人口應在百萬左右。”
“此地不復漢唐溫暖,故而人口難以增長,控制他們只需要用茶馬經濟就足夠,但要插手其內部事務,還是得在拉薩、昌都、德格、日喀則、列城地區駐兵,派遣禮部官員常駐。”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篤定朱棣也會認可,因為歷史上朱棣本來就想要派兵駐扎喇薩,為此還修建了從松潘到日喀則的驛道,但最后被三教王勸阻才作罷。
當然,真正作罷的原因還是因為青藏的勢力無法威脅大明,加上財力不足所致。
現在朱高煦來了,強羈縻青藏地區是必須的,維持不了幾萬人,他維持幾千人也足夠。
有加農炮和火繩槍,如果再配上一定數量的騎兵,那幾千明軍足夠擊敗上萬著甲番兵,而整個青藏勢力中,能拉出上萬著甲番兵的勢力很少。
“吐蕃的事情先放一邊,俺現在更在意的是安南的事情和北邊的兀良哈、韃靼、瓦剌。”
朱棣和歷史上一樣,對于吐蕃雖然重視,但地位卻不如蒙古和東南亞。
面對他的問題,朱高煦將話題引向安南。
“半個月前,傅讓、張輔他們已經率領訓練的兵卒南下,大概八月末就能抵達欽州。”
“曹國公已經調集三萬屯兵前往欽州參與訓練,這次訓練大概維持一年,等到來年入冬就能出兵安南。”
“不過在此之前,對于被安南挑唆的那些土司,朝廷應該給予退步,讓他們把事情再鬧大些。”
“此外,趁著還有一年的時間,剛好可以將兩廣稅糧調往欽州,同時組織下西洋的海軍艦隊前往欽州駐防。”
“待明年入冬,西平侯沐春率兵三萬從臨安府出兵,傅讓率兵三萬從雞陵關出兵,鄭和與楊展率兵二萬從海上分兵進攻清化、廣平、廣南、順化等地,同時曹國公率戰兵三萬開始對云南、廣西境內與安南親近土司的圍剿。”
朱高煦開口的同時,也用教條畫出進攻安南的路線。
三言兩語間,大明便需要調動十一萬大軍,其中還有五萬是新式的火器混合部隊。
根據他的規劃,朱棣湊近看了看,隨后詢問“各地距離多少”
“最遠的是西平侯沐春的兵馬,需要深入四百里,其次是傅讓,需要深入三百八十里,其次就是鄭和與楊展的兵馬,南北跨度雖然有八百里,但他們兵分四路,每一路都維持在二百里左右。”
朱高煦說罷,朱棣便下意識指點道“按照這么打,云南起碼要出十二萬民夫,廣西最少十萬,而且必須要快,因為海軍沒有補給的民夫,很容易被牽制。”
“這場戰事,必須在三個月內結束,剩下就是清掃尾巴了。”
“至于李九江那邊,征調三萬民夫慢慢打就足夠了。”
“確實。”朱高煦點頭,對于朱棣的判斷表示認可。
翻閱了朱高煦編撰的許多軍事書籍后,朱棣對火器作戰已經十分熟悉,盡管他還沒有親自率領過,但理論上的知識他并不欠缺。
他很輕易判斷出了各軍所需的民夫數量,并且估算出了大致的戰爭結束時間。
面對一個小小安南,三個月的時間足夠拿下絕大部分的城鎮,剩下的掃尾工作才是麻煩的事情。
“郁尚書,十一萬大軍和二十五萬民夫作戰半年需要多少錢糧”
朱棣得到認可,便頭也不回的詢問起了郁新。
對此,郁新早有準備,不假思索的匯報道“八十萬石,但算上路上的損耗,起碼一百二十萬石。”
“一百二十萬石,算上云南、兩廣的儲備倉和常平倉,能抽調出來嗎”朱棣再度詢問,郁新卻算了算后點頭道“從現在開始儲備的話,應該夠。”
“好那就好好準備準備,另外”朱棣回頭看向了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