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去年的山西口數和耕地情況是多少”
朱高煦翻找著奏疏,詢問了一句亦失哈,亦失哈聞言與他一起翻找,不多時便找到了戶部呈交的各省人口田畝情況。
山西口數四百一十六萬七千人,耕地三千九百萬四千二百三十七畝六分
“呵呵,十一年過去只增長了十萬口人,耕地反倒消失了五千余畝,你覺得他們是抄舊還是隨便寫的”
朱高煦拿著那奏疏詢問亦失哈,而有了山東的前車之鑒,亦失哈也大膽發言“奴婢以為是抄舊。”
“雖說山西位于邊塞,但除了在靖難之中折損幾萬兵馬民夫外,并沒有遭到太大的人員傷亡。”
“按照朝廷清查山東的情況來看,山西口數恐怕已經突破五百萬口,耕地倒是不太好說,但應該也有四千萬畝了。”
亦失哈說罷便等著朱高煦開口,不多時朱高煦才拿著那奏疏翻看了一會,隨后才搖頭道
“攤丁入畝和官學戶籍綁定,田畝丈量一定得弄清楚,朝廷二十一年前就有五千八百余萬口,如今雖說新造冊的有六千六百余萬口,但這一定不是真實人口的數額。”
“距離京城越遠的地方就越容易隱匿人口,現在的北方和西南是這樣,日后若是遷都北平,江南也定然是這樣。”
老朱對江南人口的控制是很強的,不存在太多隱匿的情況,這點從朱高煦清算建文佞臣就能看出。
江南有水分的是百姓的上中下戶身份,以及田地的質量。
朱高煦記得朱棣設北京為行在,朱祁鎮遷都北京后,大明對江南人口的控制也隨之下降,江南人口在之后的時間里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開始下降。
不過把視角放到民間,許多文人墨客都認為江南實際人口比戶籍人口要多,到了萬歷年間甚至有文人覺得實際的江南人口是黃冊的兩倍乃至三倍之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天高皇帝遠,在沒有火車的年代,離京越遠的地方,朝廷的控制力就越弱,所以大明才會將南直隸裁撤為十八個直隸州府,而不是裁撤為兩個行省。
直隸州府朝廷還能直接派人管理控制,稅收直接上繳朝廷,如果裁撤為兩個行省,天知道在布政使司這一環節,十八個州府要被截留多少賦稅。
大明到了后期,完全就是靠著南直隸的十八個拆分州府續命,真要拆分成兩個省,那估計連六百萬石稅糧都保不住。
想到這里,朱高煦剛準備說點什么,卻見殿門處走來了一名臉生的太監。
“殿下千歲,陛下召您前往武英殿。”
太監作揖行禮,匯報了事情,朱高煦聞言頷首“知道了,我現在就去。”
聞言,太監退出了武英殿,亦失哈也為朱高煦準備了出行的金輅。
不多時,帶著幾份可以在車上處理的奏疏,朱高煦便前往了武英殿。
召見前往武英殿不奇怪,朱棣每天起碼召見朱高煦一兩次,這次不過是今天的第一次罷了。
原本朱高煦還覺得朱棣是來催北征的事情,結果當他走進武英殿內看到了一名長相偏西域風卻穿著武官袍服的男子時,他便疑惑了起來。
“父親,這是”
朱高煦疑惑看向朱棣,朱棣卻笑呵呵道“老二你來的正好,俺剛剛收脫脫為養子,準備派他出使哈密。”
“”聽到朱棣收了一個養子,并且還想著派他出使哈密的時候,朱高煦就知道了這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