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朱教習
“鐺鐺鐺”
清晨,當露水灑落市井,清新的氣息撲鼻而來。
長江畔的南京城里,市井街頭的普通百姓們開始忙碌著準備一天的生活,擺攤的小販們也早早地來到了街頭,推著手推車喊著賣貨的口號,吆喝聲不絕于耳。
路邊,五花八門的店鋪逐漸開始張開門面,遠處的晨鐘聲漸漸變小,耳邊嘈雜的催促聲中透著一絲熟悉和溫馨。
街道兩旁的樓房排列著,高低錯落,一些懷舊的屋頂上依舊能看到興建它時的樣子。
窗外掛著的招牌幡旗隨風招展,晨風帶來一絲微涼,讓人感受到了這座八朝古都散發的縷縷歷史氣息。
古老城墻仿佛在這個時刻沉睡著,沒有過多的風聲和腳步聲。
遠處的雞鳴寺鐘聲越來越悠揚,與街頭上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較于內城的世間繁華,距離它不遠的宮城則是剛剛結束早朝。
朱棣乘坐車輿抵達武英殿并進入其中,一邊走一邊對身后跟隨而來的王彥開口詢問“老二去太學也兩個月了吧,這么久還不回來,是不想和我住在一起了”
話音落下時,他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王彥則是汗顏道“奴婢也派人去詢問了,殿下說課程還沒有結束,暫時抽不出身回來。”
王彥解釋著,朱棣卻不滿道
“我聽說現在朝野上下都在稱呼他為教習,太學的學子還說他是古今全才。”
“好啊”
“我們朱家造反出身,沒想到居然突然冒出了他這么個大圣人,好好的太子不當,卻去當他的朱教習。”
朱棣陰陽怪氣的說著,隨后一手摸胡子,一手拿著朱筆指向王彥“你派人去告訴他,這幾日就是太子妃臨盆的日子,他就是再想當他的朱教習,也得先把我的朱皇孫給先照顧好。”
“奴婢領諭。”王彥應下,朱棣也看向了那堆積如山的奏疏,十分頭疼。
自朱高煦去當教習,把東宮奏疏三分之一讓給他后,他并沒有感到收回權力的快樂,反而是覺得十分煩躁。
朱教習有事情要做,他這個朱皇帝的事情更多。
從五月初到眼下的七月初,除了朱元璋的忌日他抽空去了一趟紫金山祭奠外,其他時候他都一直待在宮城處理奏疏。
對于朱棣這種藩王出身的天子來說,太久不出宮,他便會覺得自己與民生疾苦脫節,因此心里不免有些焦躁。
眼瞧著王彥派人去傳信,朱棣這才安下心來處理奏疏。
待時間接近午時,戶部尚書郁新與六軍都督府的肇州伯李失出現在了武英殿。
朱棣收拾好一份奏疏,抬頭看向了五拜三叩的他們“平身奏事吧。”
“臣等謝恩”郁新二人回禮,隨后緩緩起身。
二人持著笏板,郁新先開口奏事道“欽州、臨安、思明三地已經調撥錢糧各百萬,此外今年夏糧也開始準備征收。”
“山東對遼東移民已經宣告尾聲,雖有百姓南逃,卻也被遣返回遼東,預計入冬前遼東口數可突破二百萬人。”
郁新還沒說完,朱棣便開口道“遼東人多,山東就人少,如何防止耕地不會撂荒”
“回陛下”郁新早有準備,故而不緊不慢的回答“入冬前,遼東會南調挽馬七千、耕牛三萬頭南下,對于均田的山東村鎮,這些耕牛挽馬將會進行分配下發,抵得上十余萬百姓的勞力。”
“眼下青州、登州、萊州三府有口一百五十四萬四千余,耕地二千三百七十二萬余畝。”
“這些口數,加上朝廷自洪武年間開始分給百姓的耕牛挽馬,足夠耕種所有耕地,并且就去歲造冊來看,三府耕牛挽馬的數量比清丈田畝、人口前增加近六成,挽馬耕牛數量近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