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南征安南
“都不要放松警惕,時刻都注意著明軍的動向”
“是”
永樂二年冬月十五,當北方已經銀裝素裹,位于安南北部,距離大明雞陵關不足二十里的層巒山脈之中,一座矗立在奇窮河南岸的城池引人注目。
它的面積并不算大,雖說作為安南北部第一重鎮,可平常在這里駐扎的軍隊一般不會超過三千人。
然而隨著廣西的明軍不斷涌向雞陵關,駐扎在諒山城的越軍也越來越多,直到城池變得擁擠時,這里已經駐扎了七千人。
作為北部第一重鎮,諒山城的北方是叢林密布的越北山地,它的南方是稻田縱橫、水網密布的北部平原。
因此,諒山不僅是安南與大明兩國的交通樞紐,更是前國都升龍城的屏障門戶。
諒山城周圍被扣馬山、巴外山等山嶺及一系列高地所環抱,地形十分險峻,還有奇窮河作為北方南下的阻礙。
想要攻打這里,那將無法展開大規模渡河搶灘作戰。
可如果要在安南北部用兵,諒山正是鎖鑰之地。
守住它,可將來敵擋在越北山地。
拿下它,便一馬平川,直取升龍。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處是必經之地,然后傳檄可定。
它很重要,可它也有很大的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便是二十里外雞陵關的位置比諒山更高,一旦明軍進攻此地,將會形成居高臨下的態勢,使得越軍十分被動。
為此,他們只能在奇窮河北部的平原坳口處加急修筑了一段羊角墻,以此來試圖阻擋未來有可能南下的明軍。
當然,只有他們認為是未來可能南下,而明軍此刻已經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拿下諒山。
“嗶嗶”
冬月十五辰時三刻,當刺耳的哨聲在雞陵關外響起,此刻的這里已經矗立著數萬道人影,筆挺的站在那不算太寬闊的雞陵關前。
城門上,身穿甲胄的傅讓、林粟、張純、張輔、孟瑛等五人俯視那密密麻麻的人影,最后將目光鎖定在隊伍中心,列成縱隊的兩隊二百門火炮上。
東路軍三萬人,民夫五萬,野戰炮一百八十門,攻城炮二十門,挽馬四千五百匹,西南軍馬二千匹,這就是東路三萬大軍的全部數據。
傅讓轉過身去,眼前站著千戶官以上的五十余名將領。
“再重復一遍,我軍以升龍城為既定目標,隨后再兵分六路各取城池。”
“每拿下一座城,每位兵卒弟兄賞錢一貫。”
“安南有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八,具體下面的弟兄能拿多少賞錢,全看你們為將者自己能力。”
“再說一次,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戰果”
“出兵”
伴隨著傅讓話音落下,五十余名將領紛紛作揖回禮,并在傅讓的率領下乘騎軍馬出關。
辰時六刻,東路三萬大軍進發諒山。
與此同時,臨安府的沐春也率領官土七萬六千大軍南征,并委任瞿能、何福為先鋒,沐晟為土司統帥,以后軍將軍身份對鄉鎮進行掃尾,欽州的海軍也在楊展率領下,向安南的西都清化前進。
在越軍的萬分緊張中,十二萬六千明軍分兵三路,開始分別向安南腹地步步推進。
早在幾日前,陳朝遺臣開始在安南腹地呼吁百姓,稱胡季犛父子的行為是肆逞兇暴,虐于一國,并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將陳氏子孫宗族屠戮殆盡等二十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以使民心動搖。
果然,不少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沒有及時向宣光、諒山一帶的越軍匯報消息,致使明軍在行軍路上更為順利。
冬月十五午時二刻,駐守諒山羊角墻防線的越軍還在吃著芭蕉煮野味,突然間便遭到了明軍的襲擊。
“嗶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