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大軍到現在,只有一萬成功抵達升龍城,剩下兩萬都被牽制在了紅河以北的地方治理上。
正因如此,傅讓才沒有著急進攻興化的胡季犛,畢竟他不知道他率兵出升龍進攻胡季犛后,簡定那群人會不會來進攻明軍的薄弱處。
只有等到與楊展、沐春兩部兵力匯合,他們才能與簡定、胡季犛這群本土勢力做最后的決斷。
想到這里,傅讓也開始專注于安穩后方,而關于安南情況的消息,他也通過飛鴿傳書簡短的傳往了京城。
當消息傳到京城時,已經是冬月三十日了。
“十日就打到了升龍,傅讓的本事雖然不如穎國公,但鎮守一方也足夠了,倒是沐春這廝倒是依舊老練。”
寒冬之中,當凌冽冷風在街巷穿梭,武英殿內的火道也添了一筐又一筐的煤炭。
朱棣拿著被太監們抄錄在奏疏上的紙條內容,面前坐著的是戶部尚書郁新與返回外廷半個多月的朱高煦。
“安南的情況確實復雜,簡定等本地豪強扶持陳氏子孫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預料。”
面對朱棣的話,朱高煦也略微點評,心中則是有些吃驚。
簡定這群本土豪強的起義他是記得的,不過他記得這群人是在明軍主力撤退,并且決定不扶持陳氏之后才決定起義叛亂的。
現在看來,興許是自己讓沐春等人執行的政策使他們嗅到了不一樣的氣味,故此才會提前冒頭。
不過無所謂,在硬實力面前,所有豪強富戶都是紙老虎。
“安南的遷徙,可以排上日程了,不過首先要做的還是調欽州等待的胥吏前往。”
朱棣放下奏疏,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口道“現在越北的不少地方都因戰事而一空,只有迅速遷徙百姓定居當地,才不至于讓土地拋荒。”
他一邊說著,一邊將目光放到了朱高煦的身上,朱高煦對此也回禮道“下西洋的馬船已經開始運送百姓了,三千稅務司官員已經在福建清查了大半年,牽連之人足有三萬。”
“這三萬人可直接發配安南充軍,設為三十個千戶所來充實海陽、太原二鎮。”
“此外,對福建和廣東二省百姓的宣傳也早早在進行中,相信只要朝廷一開口,便會有大量百姓主動遷徙去安南。”
朱高煦說著他從年初就開始準備的各種后手,同時目光也放在了坐在他對面的郁新臉上。
“要辦成這些事情,還是少不了錢糧。”
“安南那邊繳獲金銀銅錢折色不下五十萬貫,糧食八十六萬石,足以應付大半年。”
“不過大半年后戰事不一定平息,賦稅也不一定能收齊全,所以恐怕得從廣東調運糧食前往安南,以此維持大軍平叛。”
郁新只聽了一半,便知道自家殿下想說什么,故而作揖道
“廣東軍屯、民田的賦稅已經上繳,可供朝廷調動七十五萬石。”
“七十五萬石”朱高煦稍微推算了一下,隨后點了點頭“倒是足夠了。”
“好了。”朱棣起身渡步,朱高煦和郁新見狀也先后起身。
朱棣走到了龍案前,一手扶著龍案,一手撐著腰。
“安南的事情就是慢慢鎮壓,興化的胡季犛暫時不用管他,現在要做的是把陳朝宗室找出來解決干凈,此外揭穿簡定他們這群人擁立的那個陳季擴身份。”
“鄭和也給我來信了,安南的百姓對官軍不是很歡迎。”
“南邊如此,北邊更不用多說了。”
“戶部有錢我知道,所以俺準備在安南設二十二個衛所。”
興許是錢袋子充足了,又或者是通過整合了解了更多的安南情報,總之朱棣這次的手筆遠比歷史上要大。
朱高煦沒有記錯的話,歷史上朱棣也就設立了十一個衛,能拉出的戰兵不過兩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