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父親您提到的那些土司,都是在瀾滄江湄公河中游地區的泰人城邦。”
“是”聽到這話,朱高煦點頭頷首。
朱高煦從朱棣手里接過指揮桿,指向麗江的同時開口道“麗江土司的木氏積極響應朝廷的改土歸流政策,如今朝廷已經派駐了流官進入當地,并且雙方合作治理當地半年都沒有爆發什么矛盾。”
“同時,再讓麗江指揮使木土率三千兵馬從麗江前往昌都,與劉昭、李英匯合后前往喇薩、日喀則。”
朱高煦對木氏土司印象很深,主要還是因為前世去過麗江旅游,看到了木氏土司的各種資料。
“鄭和那邊,若是能讓真臘感受到朝廷的真誠,那這條水上驛道日后還能從勐占修建到真臘的國都,一路向南直抵南洋。”
他看著朱高煦,眼里流露出滿意,畢竟朱高煦的許多政見都和他本人太貼合了。
畢竟是干地質的,其它東西朱高煦不清楚不知道,這些和工作有關的東西他還是記得的,更別提他前世旅游去過西雙版納了。
朱棣倒也耿直,不懂的就詢問。
朱高煦記得沒錯的話,麗江木氏在萬歷、天啟、崇禎這段時期給大明捐的金銀應該不低于五萬兩了。
就修建朵甘、烏斯藏驛道這件事來說,除了他兩父子,恐怕沒有人愿意投入百萬錢糧去青藏高原那種疾苦且除戰馬無產出的地方。
“如此一來,便能先彰顯朝廷武力,又能讓各地土司配合朝廷,最后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整個西番知道這條驛道的重要性。”
朱棣詢問朱高煦,可朱高煦也不記得近代瀾滄江通航的,只記得可以從西雙版納上船南下,因此他點了點頭
“伱打算怎么做”
大明對外的情報向來稀爛,所以西廠成為了填補這方面的機構。
對于麗江這樣一個偏遠地方的大土司來說,能給大明捐獻這么多金銀,足以證明他們的忠心,至于之后的降清,朱高煦也能體諒。
說到這里,朱高煦還擔心朱棣不知道真臘是誰,特意指向了南邊“真臘也就是甘孛智、高棉。”
“就是這條河,它只能從車里開始通航嗎”
不僅如此,他們在給大明繳納賦稅的時候也毫不心疼,類似抗倭援朝、薩爾滸之戰、奢安之亂等晚明戰事中也積極捐獻金銀。
“你問俺,就說明你對那地方了解,既然如此,你便與俺說說。”
“兒臣算過,一旦這條道路修建成功,那每年從朝廷涌入西番的茶葉可以突破五百萬斤,這對西番土司也有好處,而朝廷也能從中獲取足夠的馬匹資源。”
“至正年間,勐騷瑯勃拉邦合并勐掌萬象、勐川壙川壙、勐占占巴塞等城邦,組建泰人聯盟國家“勐南掌”瀾滄國,其疆域皆為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東起長山山脈,西連勐閏今泰北、勐素今泰中北,南接真臘,北抵車里宣慰司的勐泐西雙版納。”
“你這辦法好,就是耗費不少。”朱棣跟著朱高煦看了看瀾滄江的流域,不得不夸贊道
“掌握這條河,朝廷日后對老撾、真臘的控制會大大加強,也不怕他們作亂了。”
“兒子確實是這么想的,不過現在兒子想的是三條。”
“按照五萬人修建來說,五萬人耗費的口糧并不算多,算上一萬軍隊也頂多就三十萬石。”
“不過比起這個,真正耗費不小的是路上的損耗。”
“這個損耗,便是兒臣現在也算不出來,只有具體走過才能算出來。”
朱高煦與朱棣說著,朱棣聞言卻捋了捋胡子,沒有立馬回答,畢竟就朱高煦說出這些話來看,修建西藏驛道的耗費必然不小,而且看他的模樣,似乎還準備在西番駐軍。
“西番駐軍就沒有必要了吧”朱棣試探開口,朱高煦卻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