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依舊將安南稱呼為安南,鮮少稱呼為交趾,而且蠲免政策和均田政策也在進行中,許多安南百姓都均到了一到三畝耕地。
之所以對他們這樣,為的就是讓安南百姓知道大明的好處,以便在傀儡陳曜病卒之后,名正言順的將安南納入大明統治。
“安南西邊的胡氏父子殘部已經被鎮壓,不過長山之中的蠻人,還有當地的豪強時不時就叛亂。”
“傅讓雖然鎮壓及時,但每次叛亂都會給百姓造成傷害,所以蠲免在我沒有開口前不要停下。”
朱高煦對郭資吩咐著,見他作揖表示知道,朱高煦才對他們詢問起這次科舉后續的風波。
“科舉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我聽聞民間許多士子都認為縮減經義,增加算術不是好事,是也不是”
“這”夏原吉遲疑片刻,與李至剛對視過后才汗顏道“確實有不少敗在算術的考生對朝廷此次科舉詬病不淺。”
“那就昭告天下,告訴這群考生,讓他們知道科舉并非一成不變。”朱高煦直接了當
“經史典籍要學,算術依舊要學,并且還有不斷的精學。”
“我不說其它的,單說洪武二十六年河南、四川二省連耕地數量都能統計錯誤,這還是朝廷已經入仕多年的官員。”
“如果朝廷真的按照當年統計錯誤的數額去征收稅糧,這兩地的百姓恐怕只有揭竿而起了。”
朱高煦越說越氣,他對于明初這群經過兩宋驕縱,前元放養的士大夫十分看不上眼。
在他看來,國家數據是絕對不能出錯的,但這種錯誤在整個明朝出錯多次。
前一年耕地一千多萬畝,結果一查突然一億多畝,并且人口還沒變化。
朝廷要是根據這種數據去征收賦稅,那估計用不了兩年就全國揭竿而起了。
“臣慚愧”
郭資作為戶部尚書,自然知道前些年地方統計錯誤的事情。
如果不是郁新和朱元璋將河南、四川二省的魚鱗圖冊駁回,那當地衙門估計真的能一錯再錯下去。
“剩下這幾個月,朝廷只有下西洋和入西番,移民實邊這三件事。”
“大的戰事不會再有,但如果涉及民生,戶部也不要吝嗇。”
朱高煦說的是蠲免和賑災的事情,盡管洪武、永樂兩朝都把天下水利經營不錯,但在大自然面前還是顯得那么單薄。
賑災這種事情馬虎不得,所以朱高煦特意交代。
“臣領教”
郭資應下,朱高煦見狀也擺擺手“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四人起身回禮,隨后緩緩退出春和殿。
在他們走后,朱高煦對旁邊一直沒有開口的亦失哈吩咐道
“楊展父親楊俅那邊,你這幾日多跑幾趟,雖說太醫院的御醫和醫院的醫生們都說沒事了,但該照顧還是照顧。”
“奴婢領教”亦失哈作揖應下,但這是殿外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班值太監著急忙慌走了進來,這讓朱高煦有了不好的預感。
果然,他走進春和殿后立馬跪下叩首,聲音嚎啕
“殿下,武定侯薨逝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