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哈哈哈哈”
幾乎是所有,所有的使臣驚訝起身,看著這支身披明甲的兩萬馬步兵心中震撼。
父子二人在兵卒護衛下走上了月臺,一路向主位走去時,所路過的各國使臣土司紛紛行禮,朱棣也十分自豪,從容應對著諸國使臣、土司土官們的行禮。
“嗚嗚嗚嗚”
當他們按部就班的入座并擺放好樂器,諸國使臣都以為天朝會演奏什么靡靡之音來吸引他們,卻不想率先響起的是號角聲。
如此規模的樂隊,讓諸國使臣側目。
他們身披明甲,背負火繩槍,手執長槍,腰別金瓜錘及長刀,在抵達朱棣他們位置時瞬間轉頭,一手捶胸
“萬勝萬勝萬勝”
二人入座,山呼萬歲的聲音才結束,四周百姓和使臣才紛紛得以起身。
號角作響,大鼓跟隨,古箏齊鳴,笛子與琵琶先后作響。
“這曲子不錯,叫什么”
在他們的目光下,海內外的大明屬國、土司們小心翼翼的帶著自己的護衛從麒麟門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納數千人的閱兵月臺。
率先出場的是上直十六衛的女真馬步兵,他們列陣長方陣,南北二百步,東西一里長,隊伍之規模足有兩萬之多。
月臺臺基高一丈,因此即便他們在下面,也不妨礙觀賞閱兵。
伴隨著號角聲響起,率先進入麒麟門廣場的并不是閱兵的軍隊,而是一支人數近千人,各自攜帶樂器的樂隊。
經過訓練的乘馬在軍樂之中威武前進,馬蹄的踢踏聲與甲胄的窸窣聲配合軍樂,讓人更直觀的感受到了何謂金戈鐵馬。
隨著他們二人開口,四周拱衛皇帝與太子的兵卒也紛紛唱禮,并向外蔓延。
與眾人所想的靡靡之音不同,此時此刻所奏響的是一首金戈鐵馬,威武雄壯的軍曲。
緊隨女真馬步兵身后而來的,是女真騎兵與女真步兵的步騎方陣。
規模兩萬的步騎方陣給人帶來的震撼不亞于前者的馬步兵方陣,因為明軍的步騎方陣整齊劃一,聯系緊密。
這種兵種配合的緊密,足以說明這支軍隊的強大。
一曲象王行結束,與步騎方陣相配合的是十面埋伏。
曲聲配合步騎方陣兵卒的目光,給諸國使臣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朝鮮世子李褆、使臣權近,日本世子足利義嗣,使臣足利滿詮,暹羅世子
一時間,諸國使臣及世子只覺得自己身陷重圍,他們無法相信本國軍隊面對天朝軍隊時會是何種表現。
足利義嗣不由得想到了可供足利家調動的兩千明軍,忍不住攥緊了拳頭,眼神向往的同時透露出渴望。
“兩千天兵,足可滅南國三萬。”
他口中的南國,似乎是指京畿以南的各國守護。
與他有一樣想法的,還有各國使臣。
哪怕是掌控西域的東察合臺汗國也不由汗流浹背,不敢想象這支軍隊如果發動西征,那東察合臺汗國還能留下什么。
只是他們的想法還沒落入實地,樂隊曲風一轉,一首破陣樂開始奏響。
與破陣樂一同上場的,是一支僅穿著罩甲,背負火繩槍的軍隊。
他們沒有長兵,只有短兵,可沒人敢小看他們,因為他們的身后此刻正跟隨著各類火炮。
一百門野戰炮、五十門攻城炮、二十五門艦炮,十門岸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