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面對丘福的建議,朱權卻搖頭道
如果他們這兩萬多人真的擊敗了阿魯臺,那就是大功一件。
在他走后,朱權帳內的寧王府護衛指揮使不免皺眉道
“這淇國公,莫不是以為他有陛下和東宮殿下的本事不成”
“是”聞言的塘騎作揖應下,隨后調轉馬頭,將消息傳回本部。
他將這幾日明軍將前來此地游牧部落射殺、俘虜的事情大概說了一遍,末了建議王義率前軍向西,打阿魯臺一個措手不及。
見朱權這么說,丘福搖搖頭“雖是這樣說,但如果我軍能繼續向西探索,將方圓百里確認無敵人,陛下恐怕更為高興。”
“只要確保沒有人逃脫,那韃靼部就不會這么快得到消息。”
丘福不滿的點頭,接著轉身走出簡易的大帳。
由于是輕裝前行,所以他們能扎營的東西并不多,無非就是用長槍撐起帳篷,以小旗為單位入住。
“草原遼闊,牧民放牧短則七八日不回家,長則十天半個月。”
“可”丘福還想辯解,但見朱權不同意,他也只好忍下了這口氣,畢竟朱權再怎么說也是寧王,而且他也是燕府派的將領,自己與東宮關系相好,不太好撕破臉皮。
這樣的情況下,丘福自然忍不住尋找到了朱權,想讓他和自己率兵出擊,以免韃靼部得到風聲而西遷。
“眼下我軍距離前軍王義所部不下三百里,一旦發生事情,王義無法援助我們,那我們這三千余騎恐怕難以逃脫。”
期間也有不少韃靼部的小部落來到此地放牧,然而面對擁有望遠鏡的明軍騎兵,這些部落大多數被俘虜,少數試圖逃跑的被射殺。
只要他們匯合,那起碼也有兩萬騎兵可以御敵,即便阿魯臺親率本部五萬騎兵前來交戰,他們也有把握等到后方朱棣的那三萬兵馬。
“如果淇國公真的想要向西探索,那等沈國公率領前軍抵達再向西如何”
丘福想的很好,這次北上,哪個不是為了建功立業才積極參與的。
“好吧”
“況且我軍只有三千余騎兵,大部分騎兵開四散搜尋探索,本部只有千余人。”
倒是同為燕府出身的武城侯王聰聞言搖頭道“淇國公說的不錯,可我軍開拔時陛下就交代過慎重勿冒進,無陛下軍令不得輕易調度兵馬,所以這件事我看還是算了吧。”
“淇國公,還是等陛下旨意吧。”李遠見王聰開口,也跟著附和起來。
丘福無奈看向同為燕府出身的火真和王忠,只可惜二人猶豫不決,只能將目光投向王義,畢竟他才是前軍最高統帥。
面對眾人目光,王義也不好當面跟著駁回丘福的建議,但他也不會同意兩萬大軍冒進的建議。
故此,王義想了想后才開口道“淇國公說的有理,但我軍開拔前接到了軍令,要求扎營后,立馬安排民夫制作軍糧,并在軍糧制作完成后遣送三萬民夫返回鎮虜衛,所以想要突襲阿魯臺部是難以實現了。”
“不過淇國公說的不無道理,我軍只局限五十里確實有些短淺,向外再擴八十里吧。”
王義雖然沒有聽從丘福的全部建議,但起碼他接受了丘福所說的外放塘騎,擴大探索范圍。
盡管這結果依舊讓丘福感到失落,但起碼也有認可的部分了,他倒也沒再強求。
接受了王義的安排后,前軍七萬余人開始了就地駐扎營盤。
三百里路,王義他們花費了七天半的時間,原因就是攜帶的輜重太多。
四萬余匹挽馬車上拉拽了近二十萬石糧食和各類扎營所用物資,正因如此,當這些物資都用上之后,一座圍有六尺高柵欄,周長四里的營盤就被構筑而成。
民夫們開始將米制作為軍糧,至于醋布、鹽晶、干菜等物則是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不是擔心長期吃軍糧會讓兵卒受不了,估計連這幾十萬石米都會在后方制成軍糧后北運。
幾日時間緩緩過去,對于草原部落來說,一些小部落消失十天半個月十分正常,況且明軍距離韃靼本部還有五百余里,故此并沒有兵馬探查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