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陣之中,王彥率領數百騎兵掩護朱棣,不斷截殺試圖殺向朱棣的小股韃靼騎兵。
不得不說,相較于一觸即潰的兀良哈騎兵,韃靼騎兵的素質要高上不少。
即便全軍折損超過一成,可也先孛羅還是率領萬余騎兵撤回了矮丘本陣,只有數千韃靼騎兵因為撤退不及時而被徐增壽、丘福截擊。
“直娘賊”
“來啊繼續追啊”
亂陣之中,王義、丘福、李遠、徐增壽等人所率領的前軍、中軍一萬四千騎兵將那數千無法撤退的韃靼騎兵給包圍,步步逼近的沖殺。
王戎按照朱棣吩咐的,向著戰場側翼迂回,準備尋找合適地方炮擊阿魯臺。
眼看阿魯臺撤出矮丘,王戎連忙帶著本部兩千騎兵驅趕馬炮車前往矮丘。
在這個河谷平原上,沒有比阿魯臺先前所占據矮丘更適合炮擊的地方了。
“投降不殺”
得到朱棣的軍令,王義開始改為招撫被圍韃靼騎兵,而不少人聽到后也紛紛放下兵器。
此刻,他們四周都是明軍的鐵騎,想要活命,除了投降別無選擇。
“李赤你看住他們,其余人跟我向北坳口進發”
王義的目光從不在眼前的戰場,朱棣的軍令還沒傳達,他就已經根據阿魯臺撤出矮丘的舉動得知了阿魯臺想要堅守北邊坳口的想法。
正因如此,在徐增壽、丘福、李遠他們還在等待朱棣軍令的時候,王義便已經吩咐本部李赤看住降兵,自己帶著剩余三千余騎向北邊追去。
他的突然脫離讓徐增壽等人有些慌亂,好在這數千韃靼騎兵已經沒有了再作戰的想法,不然恐怕會造成不小死傷。
“陛下傳令,留下部分騎兵繼續包圍,其余兵馬向北邊進軍”
在徐增壽等人剛剛穩住陣腳的同時,朱棣派來的塘騎也傳來了消息,這時他們才知道王義脫離包圍圈的原因。
有了朱棣的吩咐,徐增壽主動率領三千騎兵留下,丘福和李遠則是率領前軍剩余六千多騎兵跟隨向北逐去。
由于朱棣的提前安排,明軍的左、右軍前進速度最快,提前阿魯臺一步占領了北邊的坳口。
“下馬列陣,火繩槍準備”
北邊的坳口比南坳口要寬,足有三百來步,很適合明軍這四千騎兵用上線列戰術,因此當隊伍抵達此地時,陳昶不假思索的開始下令。
只是他的下令遭到了王聰、王忠等人的質疑“火槍兵沒有防御手段,如果胡騎硬要沖擊,我們擋不住”
“讓他們先抗住線列排槍再說”火燒眉毛的陳昶難得拔高聲音,而王聰與王忠見狀只能皺眉“若是被突圍”
“我們自己承擔”
陳昶還沒開口,李失這個暴脾氣就率先回應,并迅速開始安排騎兵下馬線列。
幾乎在他們抵達坳口的呼吸間,阿魯臺已經率領騎兵逼近,雙方距離不過一里。
“全軍突擊”
阿魯臺雖然不知道明軍騎兵為什么下馬,但是眼看他們即將堵上坳口,他當即下令突擊。
上萬韃靼騎兵開始發動沖鋒,而明軍的兩千女真兵則是有條不紊下馬,將馬匹牽到后方同時線列。
王忠與王聰見狀,也只能下令全軍下馬,與陳昶所部組成線列。
當他們組成方陣堵在坳口的時候,阿魯臺也率著上萬騎兵從二百步外殺來。
“嗶嗶”
木哨聲響起,第一排士兵半跪在地上,舉起了手中的普通型號火繩槍。
在他們身后還有一排舉著火繩槍的站立火槍兵,而后面的火槍兵也在各自坐著準備。
三百步長的山坳被明軍以四百乘十的橫豎方陣堵住,前三排火槍兵的腳下還放著長槍。
當阿魯臺瞧見地上長槍的時候,他心里不免緊張,可隨著明軍舉起火繩槍的時候,阿魯臺又心存一絲僥幸。
“沖鋒”
他并不認為那不足人高的兵器能阻擋自己的騎兵沖鋒,即便明軍臨時列長槍陣,也頂多給本部帶來千余死傷罷了。
為了奪回北坳口,接應也先孛羅他們,付出些死傷是值得的。
“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