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號角吹響,數百艘下西洋戰船、武裝商船緩緩從大古剌港口南邊的海上起錨出發。
七月的東北季風洋流已經不夠強力,但即便如此,艦隊依舊頑強向北進軍。
在進入若開國海域內時,若開國也沒有放過為艦隊補給的這筆好生意。
雖說艦隊的目標是前往榜噶喇的察地港補給,但為了照顧屬國,鄭和還是讓幾艘空船前往了若開國的港口進行補給。
結束這個插曲后,等鄭和他們進入榜噶喇海灣,并在榜噶喇國小船引路進入察地港時,此時的察地港內已經被徹底清理出來,無數的船舶位供明軍補給的武裝馬船和民營商幫們的商船停靠。
由于大明艦隊的艦船規模遠遠超過了察地港的容量,因此絕大部分戰船和馬船都停泊在了海上。
“這榜噶喇看上去與我中原一般繁華,想來也是一個知文明,講禮貌的國家。”
陳瑄的腳緩緩從火炮上放下,嘴里喃喃自語的同時,遠處的察地港全貌也暴露在了他們眼中。
此時正值正午,因此當鄭和坐船緩緩駛入察地港的時候,一座具有清真風格的城鎮港口緩緩地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碼頭之上,前來歡迎艦隊的榜噶喇國隊伍人群多穿白色的長袍,女性用紗巾將臉部遮擋起來,只露出了雙眼,男性則是頭上裹以白布,露出臉上濃密的胡須。
在他們身后的城鎮房屋多以白色和藍色為主,依稀能看到遠處的清真寺。
“榜噶喇此國國王及官民皆色目人,這倒是稀奇。”
對大明軍民來說,只要頭裹白布,遮蓋面孔的似乎都是色目人,陳瑄自然也是如此認為。
鄭和雖然也算是色目人,但他卻信佛多過信教。
伴隨著坐船靠岸,數百明軍甲胄鮮明的走下船梯,在碼頭上列陣拱衛鄭和安全。
陳瑄就在船上,以此保障鄭和遭遇危險時能及時救援。
在陳瑄的注視下,榜噶喇國以千余騎前來歡迎鄭和抵達,單說這份能拿出一千騎兵的國力就不容小覷,這也讓被迎接的鄭和對于接下來的調停一事十分頭疼。
在鄭和的注視下,千余騎兵隊伍中緩緩走出一支儀仗隊伍。
身穿鮮明外露甲胄的榜噶喇兵卒拱衛著一位頭戴八枚寶石冠,身穿絲綢長袍的四旬男人走到了他的面前。
他的身邊跟著一名漢人,那漢人在見到鄭和的時候便率先作揖“榜噶喇華僑王貴,參見大人”
“沒想到我大明華僑居然能涉及榜噶喇,有意思。”鄭和爽朗一笑,同時王貴身旁的那華貴四旬男子也開口說起了本國語言。
在他說完后,王貴與鄭和身旁的一名商人異口同聲的翻譯道“這位是榜噶喇國的沙阿,也就是國王靄牙思丁。”
二人翻譯過后面面相覷,鄭和則是笑道“你幫這位國王翻譯就行,我有能翻譯的人。”
“是”王貴回禮,鄭和也開口道
“國王您好,我是天朝下西洋正使鄭和,此次是接受您的邀請,代表大明天子而來。”
鄭和開口過后,王貴便將他的話給翻譯出來,不過靄牙思丁顯然更關注鄭和帶來的艦隊,他心有余悸的看著那擠滿察地港,并且還停泊海上的艦隊,感嘆道
“我從未見過像伱們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你們的船隊應該有一萬人吧”
“算上商人,差不多是兩萬四千余人。”鄭和回答之余,不免讓靄牙思丁咋舌。
他所拉出歡迎鄭和的這千余騎兵,幾乎孟加拉國一半的騎兵,而鄭和的軍隊如果都是如他身后這種披著重甲的士兵,那恐怕他能在短時間內奪下察地港,甚至能和北邊的章普爾國瓜分孟加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