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第三次下西洋才能獲取嗎”朱棣皺眉詢問,朱高煦卻搖頭道
“第三次下西洋是獲取大批樹皮,而第二次下西洋則是在抵達昆侖角好望角后派出先遣船隊,在當地學習當地人的語言,搜尋朝廷所需動植物,等待第三次下西洋抵達當地并作為中間人介紹雙方。”
朱高煦可不覺得南非地區可以支撐鄭和所需的龐大補給,因此在此之前,朝廷會先向南美派出一支先遣隊建立外交關系,并學會對方語言來介紹雙方。
同時,昆侖角地區也會建設宣慰司,等待第三次下西洋時為艦隊一定補給。
如此一來,等到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鄭和抵達中美洲就能在當地采買物資,同時派遣陸地先遣隊前往中美洲西部地區建設宣慰司。
待鄭和返回大明,下西洋就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將是下東洋的大明洋太平洋貿易活動。
只需要在日本東部地區和足利幕府租借一個島嶼建立官廠,然后順著北太平洋環流,大概四十天就能抵達北美西部,一路向南大概十天左右就能抵達第三次下西洋先遣隊建設的宣慰司補給。
等到回來時,再走中太平洋環流,算上避開臺風的時間,頂多兩個月就能返回大明。
避開春季和冬季臺風頻繁的這兩個季節,船隊一年基本可以走兩次。
只要在中美、南美分別建立一個宣慰司,與當地建立外交和貿易,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許多了。
即便無法殖民,大明也能憑借出色的商品從美洲獲取大量金銀銅錠,并扶持當地政權。
相比較大明的可選擇性,歐洲的選擇性就少很多了。
歐洲無法東進,便只能南下和西進,因此他們將來注定要對美洲進行侵略,因為他們沒有大明這樣出色的商品,也無法和平搶占當地市場,所以只能選擇使用武力。
他們使用的武力越頻繁,美洲百姓就會越傾向大明,致使歐洲陷入局勢困境,只能從中非著手。
“想的有些遙遠了。”
朱高煦將目光收回來放到了朱棣身上,朱棣也在看完小琉球軍報后點頭道
“他們說北邊有一個天然的港口可以建設,這倒是個好消息,不過你準備什么時候登陸島嶼”
“俺沒有記錯的話,現在鄭和還在阿里沙國吧”
阿里薩也就是后世的印度奧利薩邦,鄭和最近幾個月都在清剿當地航道的海盜,因此還繳獲了不少東西。
不過這些東西相比較艦隊的維護,倒是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了。
“鳥糞石開采困難,兒臣準備先組建船隊開采鳥糞石,然后等鄭和帶回部分樹皮和樹種后開始著手對小琉球的開發。”
“不過在此之前,這小琉球也可以更名為琉球府了,暫時不派遣官員。”
朱高煦解釋完,朱棣頷首道“這件事你自己看著辦,另一份奏疏是什么內容”
他好奇詢問那份來自呂宋的奏疏,朱高煦也將其打開看了一眼,滿臉笑意的遞給了朱棣。
“這是份比剛才還要好的消息。”
“還要好的消息”朱棣迫不及待的接過,而后便看到了一排“金燦燦”的字句。
呂宋城北八百里,掘土出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