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背有靠山
“這么大”
二月十九日,帶著數千人的隊伍,作為遵義知府的徐碩總算抵達了曾經的播州城,如今的遵義縣。
隔著好幾里,他就已經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遠處那矗立在山邊的播州城。
在滿是山脈的貴州,突然能見到遵義那么大的壩子還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于沒有遮擋物,整個遵義壩子被徐碩一覽無余。
光是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個壩子,便足足有數十萬畝耕地,再往后還有河谷平原。
可以說,遵義縣的情況遠超徐碩想象,就連跟在他身后的幾名官員都紛紛松了一口氣,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走去看看”
徐碩來了力氣,帶著眾人向著遵義城走去。
來到遵義,他們也能感覺到當地軍隊肉眼可見的變多,山道口總有兵馬駐扎,哪怕是徐碩他們都需要接受盤查。
一走入遵義城中,城中情況便讓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作為自小在海邊捉魚,幫忙耕地的徐碩來說,他很清楚這是農民擔心磨破衣服而做出的不得已舉動。
瞿郁倒是沒有迎接徐碩,但徐碩也不在意,他們走上了那夯實的土路,并向著播州城靠近。
城中中軸線的主干道足有三丈寬,街道兩旁的建筑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漢家建筑,也有一些類似吊腳樓的磚石小樓建筑。
能住在播州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是和楊家沾親帶故的,因此漢化的十分明顯。
徐碩有些驚訝,但一想到沐春當初治理昆明,開辟三十萬畝耕地后,便將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歸流,在山林之中流竄,不用擔心。”
徐碩詢問帶路的千戶官,那千戶官聞言則是邊走邊回應道“原本都有,但改土歸流后,與楊家有關的田地都被沒收了。”
“是我,這是官印和文書。”徐碩從身旁的官員手中接過官印和文書遞了過去。
作為播州楊氏經營五百余年的地方,遵義城內鋪滿了河石制作的石磚,道路也十分寬闊。
衛指揮使檢查過后點了點頭“瞿都督已經將宣慰司衙門更換了牌匾,我現在派人帶您前去。”
作為知府,徐碩在這種時候笑著開口,安撫了眾人的同時,也讓眾人察覺了自己的失態。
“衙門那邊有黃冊和魚鱗圖冊,都是弟兄們丈量出的情況。”
見到徐碩徒步而來,這名指揮使還略微詫異,隨后作揖道“敢問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他在巴縣任職時,便主持開辟過不少梯田,盡管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實際運用起來后,效果十分顯著。
衛指揮使倒是不把這種事情當事情看待,不過徐碩身后的其余三縣官員胥吏則是面露憂色。
在播州城外,身穿各類民族服飾的百姓正在田間種地,田地旁居然還有用混凝土修建的水渠。
“我等只是緊張罷了,不必勞煩知府了。”
千戶官一邊說一邊帶路,不過街道上的人比較少,想來是因為被遷出貴州了。
因為在城內,因此倒是沒有城外吊腳樓那種設置欄桿走廊,樓上住人,樓下作畜廄的情況。
徐碩身后,遵義府同知的趙軌開口感嘆,徐碩也點了點頭道“以這里為根基支援各縣,盡快讓遵義府恢復產出,支撐大軍補給的同時,繼續開墾荒地。”
留駐遵義城的是瞿郁,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則是在各地平叛。
徐碩作為重慶府的巴縣知縣,自然是了解播州遷出百姓的事情。
“此外,前往其它三縣的官員則是由我們明日開始護送前往。”
“沒事的,不用擔心,有我大軍在,些許小土司不成氣候。”
“不過我們雖然收了耕地,但他們的錢財卻沒收,因此光以前攢下的錢財,就足夠他們揮霍好幾年了。”